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猪肉价格连续9周回升再次引发通货膨胀论调(2)

2009/8/31 9:18:5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河南省许昌市一家生猪合作社经理张子安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当时情况糟糕透了,从生猪身上赚不到钱,我们也都非常绝望,快挺不过来了,但没想到山不转水转,在今年夏天这个平时猪肉消费的淡季,猪肉价格不知为什么这么快又涨上来了。”

  像张子安这样心存疑惑的人不在少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到8月21日当周,鲜猪肉价格为每斤11.69元。该价格比两个月前高出11%,但是仍比2008年最高点低了20%。

  “猪肉价格的上涨跟国家收储有一定关系。首先,受上半年猪肉价格跌破猪粮比6∶1的盈亏平衡点影响,国家为保护生猪养殖户的利益,启动了冻肉收储政策,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得到部分缓解;其次,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助推了猪肉价格上涨。”参与了2004年以来每年中央1号文件的起草工作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猪粮比是指每公斤生猪价格和饲料类粮食价格之比,可直接反映养殖户的盈利与否。

  今年6月13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启动国产冻猪肉的收储工作。商务部发布的消费述评中指出,自6月中旬收储国产冻猪肉以来,猪粮比回升到6:1以上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使得猪肉价格相比之前有所回升。

  “最近新一轮的猪肉价格上涨还是一个恢复性的上涨,还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因为猪肉价格去年跌得太低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郭会勇则从另一个角度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了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最主要是由于存栏结构造成的。农业部公布的全国存栏4.5亿左右,还是很充足的。但是在存栏结构中,大猪和中猪比重偏低,造成现在的存栏结构不合理。”郭会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生猪养殖一般是4个月到5个月的出栏时间。而今年4月到6月的上半月,生猪养殖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再加上4月份的H1N1流感,生猪抛售得比较厉害。

  “可以肯定地说,当时补栏的也非常少。如果4月份补栏,到现在应该刚好出栏了。所以造成现在存栏结构中,可供出栏的猪比较少,进而导致价格上涨。”郭会勇说。

  郭会勇告诉记者,存栏和出栏是畜禽生产中两个常见概念,也是畜牧经济的两个统计指标。生猪存栏量,是指某一地域的生猪在某一时刻的饲养数量;生猪出栏量是指某一地域的生猪在某一时间段的出售或屠宰数量,也是养殖户拿到市场上在一定的价格下愿意出售的实际生猪数量。

  “到9月份,出栏就比较充足了,充足后价格就能稳定下来。”郭会勇说。

  其实,我国生猪价格的跌宕起伏已有多次,但一直都没有完全摆脱“过山车”规律。据农业部调查研究显示,近30年来,我国生猪价格大体经历了6次明显波动,年环比增长超过10%,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6年3次大波动,年环比增长超过50%。尤其在2006年,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山东5个主产省,生猪出栏平均价格在1-5月份跌幅近24%,而5-12月间涨幅近65%,全年振幅巨大。为了稳定猪肉价格,2007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出台,提出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

  “国家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候出台政策,对抑制2007年的通货膨胀起了很大作用。比如推出的能繁母猪保险现在还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宋洪远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