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国内啤酒企业“赎身”心太急

2009/8/31 14:53:11 来源:证券之星

    当朝日、美国AB、英博这些国际资本“玩家”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做的是对民族品牌的放弃,还是坚持?的确值得深思。20多年来,由于外企收购或合资,造成我国大量民族品牌消失或被冷藏。现在,如果忽视了外企并购的负面效应和挤出效应,而对外资“寄予厚望”,一些啤酒企业甚至以抱外企的大腿为荣,以至于“心为洋役”,则他们迟早会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7月22日,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公司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北京啤酒朝日有限公司21.61%的股权,一旦转让成功,朝日啤酒将以68.64%的股权成为北京啤酒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为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持股31.36%),这意味着“北京啤酒”将彻底变成一家日本企业。而近日北京啤酒品牌有可能遭到弃用也成为市场的热门传闻。

    针对“北京啤酒品牌有可能遭到弃用”的传言,8月16日,朝日啤酒对外发表声明称,他们非常珍视“北京啤酒”这个品牌,将在未来继续沿用“北京啤酒”这个已有60余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尽管朝日啤酒信誓旦旦表示不会变更,但由于有天府可乐、大宝、乐凯、活力28等一批民族品牌在外企并购中消失的事例,人们对“北京啤酒”被朝日啤酒并购后是否能存活,能存活多久的疑虑是很难消除的。

    朝日啤酒自1994年进入我国市场起,并购中国企业的野心已是欲盖弥彰。今年5月,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英博公司宣布,将青岛啤酒19.9%的股权出售给朝日啤酒,朝日啤酒正式成为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若朝日啤酒再在H股市场或向英博再收购3.9%的股份,便可掌握青啤的控股权。

    不过,在彻底吞下北京啤酒股权后,朝日啤酒又恢复其惯常的低调。在被问及下一步在中国的发展计划时,朝日啤酒表示,目前它们尚无以独立形式参与中国市场竞争的相关计划。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在绝对控股北京啤酒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朝日啤酒下一个目标显然是青岛啤酒,它作为流通股股东将会利用政策的缝隙向青岛啤酒节节逼近。

    此次北京啤酒股权变更并非个案,这只是外企并购我国企业案例中的冰山一角。在外企对我国啤酒业的蚕食中,许多啤酒企业被他们收编。目前,占国内市场份额44%的三大龙头啤酒企业——华润、青岛、燕京,外企已参股其中两家。同时,拥有中小品牌的二级啤酒企业也纷纷遭遇外企的并购。目前外企在国内啤酒业中的控制比例已经上升到18%以上,而且未来几年投资力度还有加大的趋势。

    在朝日啤酒进入中国后,比利时英博公司、美国AB公司等外企也渗透进来。

    英博公司自1998年起先后收购或入股了金陵、珠江、双鹿、白沙、金龙泉啤酒等多个地方品牌。目前,英博已在我国拥有33家全资或合资啤酒酿酒厂;2004年,美国AB公司以51亿港元在港股市场上全面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已发行股份99.66%的股权,把我国第四大啤酒企业——哈尔滨啤酒收入麾下。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庞大的大众啤酒市场是吸引外企进入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啤酒产销量已连续7年蝉联世界冠军,2008年啤酒销售达4103.09万千升,甚至比排名第二的美国高出50%。此外,麦芽、啤酒花等诸多啤酒相关的原料产品进出口关税持续下降,这让外企更是对我国啤酒市场这块大蛋糕垂涎三尺,估计今后并购动作将会更大。

    然而,一些国内啤酒企业也投其所好,极力迎合外企的需要。在与外企接触时,有句话几乎成为口头禅:“外企并购属市场行为,政府不会加以干预”。这种措辞上的微妙转变,让我们为广大中小啤酒企业的命运变数表示一丝担忧。所谓担忧,并不是指他们抱着外企的大腿,死活也要跟着外企走,而是说一些抱着投机或赎身意图的啤酒企业,急匆匆卖于外企,代价未免太过高昂。

    一些国内啤酒企业的思路正合外企的心意。自从朝日等外企进入我国啤酒业后,他们在合资和并购我国啤酒企业的力度、深度、广度和所追求的目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已不仅仅是占领我国市场,其用心是把我国啤酒业纳入它们在全球的产业链。现在,“必须控股”、“对方必须是行业内的重要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至30%”,已经成为外企在中国啤酒业并购的基本要求。

    当朝日、美国AB、英博这些国际资本“玩家”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做的是对民族品牌的放弃,还是坚持?的确值得深思。20多年来,由于外企收购或合资,造成我国大量民族品牌消失或被冷藏。现在,如果忽视了外企并购的负面效应和挤出效应,而对外资“寄予厚望”,一些啤酒企业甚至以抱外企的大腿为荣,以至于“心为洋役”,则他们迟早会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