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饮料瓶大“瘦身”顾客:变相涨价不如明涨

2009/9/23 17:21:37 来源:半岛晨报

   ■网友辣评

    无罪释放:一说涨价,消费者反弹就大,商家瞅准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采取了暗渡陈仓的办法。

    孟子曰:之所以普遍涨价,大概也和成本上涨有关吧。

    “我还真没发现,这两天家里来客人,才注意到,现在饮料瓶好像变小了。”市民王先生在一次聚会中发现了一个细小的变化,市场上的饮料瓶包装比以往小了。“这不是变相涨价吗?”从不注意价格的王先生第一次关心起商品价格变化。

    饮料瓶悄然瘦身

    这个发现让王先生调查了市场上多种饮品的变化,听装饮料从350ml/听变成了330ml/听。不少塑料瓶装的饮料也都从直桶变成了向内凹的螺旋形,部分饮料每瓶500ml,已经变成了每瓶450ml,价格却没变。王先生发现甚至啤酒也出现了同样的变化。

    昨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大连市内几家超市,在饮品柜台上,王先生所说的“瘦身”饮料瓶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柜台。一位促销员表示,饮料瓶变小其实从年初就已经出现,只不过进入消费旺季后,才有顾客注意到这一变化。从圆鼓鼓的水桶腰到小细腰、窄脖子,饮料瓶的外观更漂亮了,但容量则下降了30ml到50ml不等。“这都是总公司规定的,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促销员说。

    在啤酒专柜,记者注意到,所有听装啤酒容量也为330ml/听,同时瓶装啤酒的容量从500ml/瓶到680ml/瓶不等,其中国产啤酒多数为600ml/瓶,“以前都是640毫升左右,现在都降了。”经常喝酒的王先生说。

    50ml引得消费者斤斤计较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一二年来,不少饮料企业都采取“瘦身”方式暗中涨价,以往在饮料瓶装产品中,500ml~600ml一瓶是常规,但现在,500ml以下成为“常规”。在商家堂而皇之“换新包装”的理由之下,其实际情况是企业生产、物流、人工等成本上涨引发的涨价。

    尽管事出有因,并且在饮料瓶包装上标有容量变化,但这种静悄悄涨价的手法,仍令不少消费者有种受欺骗的感觉。“我觉得还不如直接告诉老百姓饮料涨价了。”市民马女士说,按照每瓶2元5角钱计算,50ml不过2角5分钱,但她感觉自己的知情权被剥夺了。

    “2角5分钱也是钱啊,相当于过去能买11瓶的钱,现在只能买10瓶了。”市民李女士计算的更加仔细,她认为如果其他商品也如此涨价,那老百姓不知不觉间就多花了不少钱。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