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伊利故事(下)——牛与人

2009/10/9 16:44: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伊利“第七牧场”附近有一个村庄,叫东水泉,这个地方非常贫困。2003年,“第七牧场”帮着村里修了一条路。这条路通向外面的世界。从此,东水泉大不相同。
    在草原上,像东水泉这样的村子不少:依着伊利获得更好的生活。伊利则靠着这些乡亲垒实公司的根基:高品质的奶源。双方关系的桥梁是温顺的牛。

    乳业有句行话,“得奶源者得天下”。伊利对奶源地的重视是一贯的,而这种重视同时覆盖到奶农的利益。

    在中国乳业早期,奶牛的饲养以个人家庭散养为多。受到条件的限制,养牛户常常不能保证奶牛的健康,从而也无法保证原奶的质量。这不仅使奶农的利益难以稳定,也让喝奶的消费者难以放心。

    在这种情形下,二十世纪90年代初,伊利在国内乳品行业首创“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分散的小农户引入大市场,形成了奶站、养殖小区、牧场相呼应,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的新格局。

    随后,“公司+牧场小区+奶户”、“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都是加强了企业对于奶源的控制力。以“第七牧场”为例。这个吸收民间资本而建的园区,伊利集团给予标准规范和销售终端支持。牧场确保这里的1000头奶牛既能集中,又能放养。奶牛从出生就建立独立档案,可通过谱系管理系统获知奶牛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建立“家谱”,更有医生、饲养师全天候服务,牛奶质量进一步提升。

    与上述做法不同,奶联社是伊利最新的思路。它是由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成的利益共同体。这给奶农带来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更稳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保证了原奶产量和质量。

    比如,伊利集团毕克齐牧场33个养殖小院把33个农户紧密地链接起来。园区内有奶站,还有统一的青贮窖池。农户需要饲料,到库现买;需要防疫,园区主动上门。农户只需把奶牛赶进牧场,就可获得“独立车间”,享受统一服务,实行独立核算。

    开设奶联社,伊利也有自己的算盘。“此种模式一方面用统一的先进技术保障了奶牛的科学养殖,更从制度上杜绝了奶农弄虚作假的机会和动机。”伊利奶联社的员工介绍说,奶联社本质上是一种“入股”的模式,奶农所有的奶牛交由企业负责,从饲料喂养,到挤奶出售,原奶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在企业的控制之中。

    对于这种模式,国家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陈渝评价说,“奶联社”模式可能是从源头改变中国乳业产销倒挂现状最恰当的生产模式。“奶联社”有望成为既便于企业监控奶源质量,能有效保证高品质原奶稳定供应,又合理配置了生产资料,让政府、企业和奶农多方取得最佳共赢的“理想国”。

    据悉,今年年底伊利将有20个奶联社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