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甲流疫苗接种“十一问”

2009/11/4 8:59:29 来源:三峡新闻网

    1.我国研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疫苗生产株)接种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10个疫苗厂家在7个省份的13000多志愿者接种了疫苗。根据接种第一剂疫苗21天的血清学结果,疫苗的血清学效果和安全性达到了WHO和欧盟的标准。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全身的不良反应是轻度发热、头疼等,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还没有发现罕见的不良反应。

    2.宜昌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怎么接种?

    鉴于目前疫苗数量有限,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宜昌甲型H1N1流感疫苗将在重点人群中优先接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宜昌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接种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医务人员在接种时应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对不属于本次接种的人员,应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剂量:15μg/0.5ml;接种剂次:1剂次;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途径:肌肉注射。

    接种甲型H1N1疫苗对其他流感没有预防作用。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也没有预防作用。

    3.宜昌哪些人群应该优先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首先保证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社会正常运行、公共服务系统正常运转,其次兼顾各类重点人群,以降低病死率和发病率,降低流感大流行的危害。

    按照省、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指挥部要求,宜昌第一批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为一线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口岸检疫、边检、民航、交通、武警消防官兵、社区防控工作人员等公共服务人员。其他人群如学校学生及教师将根据省级有关要求逐批开展接种。

    4.宜昌哪里能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宜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按属地管理原则,在居住地具备接种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

    5.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能否同时接种?

    WHO与美国免疫咨询委员会(ACIP)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同时接种,接种要在不同部位。但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后的临床试验数据,专家建议,如果需要接种两种疫苗,应至少间隔14天。

    6.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是否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鉴于目前尚缺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将其列入重点接种人群。

    7.有基础性慢性疾病患者可否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一方面,有明显基础性疾病患者,特别是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性疾病等慢性病的个体,在患甲型H1N1流感后,会加重原有基础性疾病,病重和病死的负担较重,应作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重点接种对象;另一方面,对这些具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如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则不宜接种疫苗。所以,对有慢性病的个人,是否应该接种疫苗,要考虑当地流感疫情的严重性、患病的严重程度和接种的风险性,咨询当地临床医生或接种人员后再做决定。

    8.如何有效防止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接种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接种。在接种前应该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对符合要求的对象知情同意后方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严格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

    9.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局部不良反应:常见疼痛;偶见红、肿、瘙痒。

    全身不良反应:常见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偶见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活动异常(活动减少/增多)、口干、食欲不振、腹泻、过敏、胸闷。

    10.除了接种疫苗之外,还有其他流感防控措施吗?

    我国目前对甲型H1N1流感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减少或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配戴口罩、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行为仍是避免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措施。

    11、目前还要注射季节性流感疫苗吗?

    目前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80%的流感病例为甲型H1N1流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毒株为季节性流感病毒。开展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对季节性流感仍有重要的防控作用。

    (李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