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吉林省粮食价格回暖,后期走势仍需关注(3)

2009/11/12 14:05:39 来源:网友

  (二)粳稻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

  一是供求关系决定粳稻价格将保持稳定。从长期来看,大米作为居民的日常主食,市场需求相对刚性,因此,粳稻价格有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二是种植成本增加将进一步稳定粳稻价格高位运行。尽管2009年1-10月份吉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了下滑,但相对于2006年和2007年的农资水平仍处高位,种植成本仍然相对偏高。

  (三)大豆价格有望上扬

  一是国储收购价格有望上调。目前,产区大豆现货价格稳中攀升,国产大豆产量下降,贸易商囤货意愿提升,农民惜售情绪较重,各方普遍预期大豆的国储收购价格有望上调。

  二是美国大豆收割进度较慢将推动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美农业部报告显示,截至11月1日,美国大豆收割完成51%,远落后去年同期85%和过去五年同期平均87%的收割进度。另外,作物区的频繁降雨低温天气同样不利于大豆收割工作。国际市场大豆供给趋紧,大豆价格有进一步走强的可能。

  四、相关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2009年吉林省的粮食生产经受了巨大考验,入秋时的严重伏旱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耕地防汛抗旱能力,科学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二)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农户适时售粮

  吉林省多数农户在售粮时主要是根据市场价格高低,而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容易出现“卖跌不卖涨”的现象。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粮食信息流通网络,实时提供粮食需求和价格变动情况,并及时预测后期价格走势,指导农民选择适当的时机出售粮食。

  (三)建立价格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粮食价格波动与市场物价总水平关联度很高,而物价总水平的高低对社会经济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吉林省实际情况,抽选部分地区的粮油交易市场,进行日常价格监测,形成立体价格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变化趋势和苗头,提前预判,保障粮食安全。

(天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