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保健品冒充药品威害大 “九龙治水”难度大

2009/11/16 16:31: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自己购买的一些食品、保健品中竟然添加了药品成分。而这种情况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今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宣布,从这个月开始,一场针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专项整治行动拉开帷幕。

    96%的保健品店销售非药品冒充药品

    当一种并非药品的产品明示或暗示其具有治疗某种疾病效果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产品就属于非药品冒充药品。

    作为官方的定义,所谓非药品冒充药品是指,在标签、说明书中宣称具有功能主治、适应症或者明示预防疾病、治疗功能或药用疗效等行为,以及产品名称与药品名称相同或类似的食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未标示文号等产品。

    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对6个省1253家零售药店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现象非常突出。零售药店、保健品店是冒充药品的非药品产品销售的“主战场”。

    调查显示,在这1253家零售药店中,非药品冒充药品的销售额占到了药店总销售额的10%。

    在对176家保健品店进行了调查后发现,高达96%的保健品店都存在销售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行为。

    “这种现象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与假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销售方式不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销售是正面进入经营使用单位,采取大规模、集中式、连续性的广告宣传,欺骗消费者将该类产品误当作药品购买使用。

    据颜江瑛介绍,非药品冒充药品一般有“名称与药品名称相同或相似、包装与药品包装相似、在标签、说明书或者广告上宣称具有功能主治或药用疗效、随意添加药物成分”等4种情况。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