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气候先行,别让粮食沦为政治商品

2009/11/23 13:04:42 来源:网友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举行前夕发出警告,指出保障全球食物供应充足的第一步就是应对气候变化。潘基文的这一言论不禁勾起了人们对“粮荒”的回忆———去年爆发的食品危机,一度引发海地与埃及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动荡。市场人士预计,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今年全球稻米的供应紧缺状况或较去年更加严重,米价将再现去年的疯狂涨势。

  潘基文表示,到2050年,全球所需的食品将是现在的1.7倍,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却变得更为极端与难以预测,今天人们所面对的食品危机,正为明天敲响了警钟。泰国第一大稻米出口商亚洲金谷米行指出,印度的旱灾与厄尔尼诺现象对印尼天气造成的影响,或在明年引发稻米危机。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表示,受到印度与菲律宾的农作物损失及暴风、山体滑坡、水灾与地震导致日本、尼泊尔、巴基斯坦与中国台湾稻米产量减少影响,2009至2010年度的全球水稻收成或减少2.3%至4.486亿吨。与此同时,稻米的需求却有可能增加1.2%至4.513亿吨。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八年中,稻米产量在一半的时间内落后于需求,而需求的增长则可能导致全球稻米库存锐减41%至8590万吨,这一数字在2001 至2002年度为1.467亿吨。

  稻米的需求正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而增加,但稻米亩产量的增长却在放缓。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表示,稻米亩产量的有限增长,成为长期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1990年至2005年期间,稻米平均年产量的增幅放缓至1.4%,而在此前的二十年间,这一幅度为2.14%。

  英国稻米交易商Jackson Son&Co指出,稻米是一种政治性商品。政府对稻米市场介入的程度是过去20年所未见的,其中蕴含着过度干预的风险。美国稻米交易商 Seacor预计,如果市场再现恐慌性买盘,米价有可能在明年升至每吨600美元至800美元的价格。

(恨易)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