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滞销引发各方思考 建议发展香蕉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2009/11/24 16:36:00 来源:广西新闻网

    “我在东兴一家超市买了一包4元钱的香蕉片,非常好吃,可惜是越南出产的。广西作为香蕉主产区,却少见自己的香蕉产品面市,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11月22日,一名网友看了本报有关“爱心香蕉”的报道后,在早报网论坛留下如此感慨。

    这感慨正好暗合了专家的观点。有关专家指出,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过短,是造成这次香蕉滞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把香蕉加工这条“短腿”做长,已引起各方关注。    

    反思:

    香蕉滞销,“深加工”受关注

    连日来,读者与网友纷纷以电话和发帖的形式,为广西香蕉想出路,提建议。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香蕉的消费量和消费期,提高香蕉产业抗风险能力,就难以避免周期性滞销现象。”23日,读者王先生拨打本报热线说,看到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为蕉农解忧,感到很振奋,也很温暖。但他认为,这些措施都不是长久之策。他认为,要让广西香蕉“强身健体”,相关部门应尽快招商引资,在区内投资建厂,对香蕉进行深加工。

    一网友发帖说,目前采取的发放运输补贴可缓解一下压力;呼吁全区民众“多吃一些香蕉”,也可扩大销售市场。但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蕉农的困难,很难解决根本问题。越南的香蕉片都杀到广西来了,而且价格还不低,广西作为香蕉主产区,为什么不大力发展深加工?“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走路快得多!”

    另一网友直接建议说,在目前香蕉滞销的形势下,各地有条件的果脯生产加工厂,能不能先大量收购新鲜香蕉,进行干燥切片处理,等鲜蕉退市后,再把香蕉片投放市场销售呢?

    自治区经委相关人士对记者说,反思广西香蕉滞销的原因,对香蕉加工企业的发展是个触动。这次滞销的病根,仍在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上。分散的农户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广西香蕉的根本出路是转变思维,变原来的“先产后销”为“以销促产”,大力发展香蕉加工的龙头企业,加大香蕉深加工量,延长销售“寿命”,实现产销的良好互动。“发达国家水果的深加工率达到80%,深加工已成为水果产业的坚强后盾”。

    现状:

    香蕉加工业刚起步

    目前,广西的香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但广西的香蕉加工业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自治区经委相关人士介绍说,近年来,广西香蕉加工业依托丰富的香蕉资源,从无到有,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区现有香蕉加工企业63家,设计年综合加工香蕉为8万吨,预计今年可加工6万吨。加工的主要产品有香蕉片、香蕉粉、香蕉保健酒、香蕉脯等,香蕉酒、香蕉脯还取得过国家发明专利。但是,他说:“香蕉加工的量比较低,只占广西香蕉总量的百分之几,还不足以帮助香蕉抵抗市场风险;另外,企业规模小,没有大型龙头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