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监管食品小作坊 整治变成正规军

2009/11/26 14:08:53 来源:江西日报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一直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也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监管小作坊,确保百姓餐桌安全是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景德镇市以冷粉小作坊整治为突破口,通过“打”、“扶”相结合的方式,使冷粉小作坊转变为正规企业,全市冷粉行业走上规范化轨道。“冷粉模式”的成功,为我省加强食品小作坊监管,构建食品长效监管机制探索出一条新路,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小作坊存在重大隐患

    弋阳的年糕、景德镇的冷粉……我省丰富的地方特色食品,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长期以来,这些特色食品属地方传统工艺,生产加工以小作坊形式为主,规模小、数量多、生产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监管难度大,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

    冷粉是景德镇的传统地方名吃,市民日消费量达1万多公斤。2005年,经市质监局调查,全市有冷粉加工作坊23家,除一家生产规范外,多数证照不全,设施简陋,生产工艺、质量管理水平落后,没有专用的生产车间和仓库,没有相应的生产设备,几乎全是手工制作;大部分作坊附近多是厕所、鸡圈、猪圈,没有防蝇、防鼠设施,卫生环境极差;人员素质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专职检验技术人员,无法对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在对全市小作坊生产加工的冷粉进行抽检后发现:全市冷粉合格率仅21.6%,大部分不合格指标为二氧化硫残留和菌落总数超标,不少小作坊使用“陈化粮”作为加工原料,有的甚至添加“吊白块”,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冷粉模式”探出新路

    冷粉的质量状况引起景德镇市民的强烈不满。他们通过电台等渠道发出呼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上交提案,要求对冷粉行业进行整治。

    政府部门采取强硬手段对市场进行大规模打击活动后,冷粉行业非法经营势头一度得到遏制。然而,小作坊犹如“割韭菜”一般,过段时间就“死灰复燃”。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市质监局创新思路,探索出集中整治、关停并转、整合经营、统一检验、帮扶引导、促进发展的冷粉市场安全监管模式。

    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对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和无证无照的8家小作坊进行关停;同时,增加质检次数,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严格处罚,特别是对屡教不改、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小作坊加大打击力度,使6家小作坊在市场上无法立足,最后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整治的同时,实施帮扶措施,引导8家小作坊走联合重组道路,得到业主一致响应。质监部门及时介入,帮助新联营企业进行厂房的选址、生产设备的购进、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等,确保新企业开业时在卫生环境、生产条件、内部管理、质量保证等方面有了一个较高的新起点。经过努力,8家冷粉小作坊联合起来,共同投资40万元组建成一家上规模的生产企业。

    到现在为止,该市冷粉生产企业共有三家,但日产量达到1.5万公斤,超过以前全市所有小作坊的总和。今年9月,质监部门对三家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及现场抽样,均未发现使用陈化粮、违规添加“吊白块”、菌落总数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冷粉行业步入规范化轨道。

    长效监管任重道远

    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据了解,新的《食品安全法》对小作坊的具体监管部门、监管办法均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对小作坊的监管各地仍在积极探索中。

    食品小作坊对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家庭小作坊加工食品的弊端显而易见。就拿景德镇来说,目前,全市获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仅142家,其余大部分为无证照的小作坊或现做现卖的小作坊。据统计,该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48家,另外还有现做现卖的小作坊306家。由于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条件,小作坊的大量存在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和小作坊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景德镇探索出的“冷粉模式”对其他食品行业及全省食品小作坊监管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目前,景德镇正将这一监管模式推广到豆制品行业,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逐步向其他行业渗透。

    质监部门有关人员认为,“打”不是目的,是手段,对小作坊的监管要做到整治与服务相结合,将它们纳入有效监管范围;此外,大力宣传、引导市民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同时,工商、质监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在办证、选址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帮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小作坊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记者胡萍)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