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临储政策受质疑,大豆收储新政黑龙江遇冷

2009/12/16 13:04:52 来源:网友

    黑龙江省粮食局日前公布了补贴收购加工2009年新大豆指定压榨企业名单,九三集团宝泉岭大豆制品有限公司等在内的55家油脂企业榜上有名。

  据了解,这55家企业均是通过县穴市雪以及黑龙江省粮食、财政部门审核通过而上报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的。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日前联合发布的《东北大豆压榨企业收购加工2009年度国产大豆补贴管理办法》,2009年新产大豆上市后,国家对东北地区部分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统计规范的指定大豆压榨企业,入市收购并压榨加工的2009年国产大豆,以及东北地区中央储备轮入大豆,中央财政将给予一次性定额费用补贴0.08元/斤。

  然而,这项被认为是新年度中国大豆新政的措施,并没有在黑龙江大地引起预想的热潮。

  油脂企业动作不大

  每吨补贴160元,让大豆压榨企业具有了较好的利润水平预期。

  据介绍,按照每斤1.87元也就是每吨3740元的收储价格,扣除每吨160元的补贴,大豆油脂企业每收购1吨大豆实际只需3580元。而市场情况看,现在国产大豆压榨后的豆油与豆粕价格都较好,四级豆油价格在每吨7400元左右,豆粕每吨3400元左右。据此计算,油脂企业扣除每吨3580元的成本,加工每吨大豆可以获得200元左右的利润。今年的政策似乎对油脂企业明显有利。黑龙江省内的油脂企业没有不认同这样的判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大豆收购市场上,依旧是波澜不惊。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内大豆交易多数仍为中储粮系统内的收购行为,即便是在政策利好推动下,油脂企业并没有释放出过大的收购热情。

  “国家补贴是事后给的,但是油脂企业自己的仓储能力、资金调度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硬杠杠,企业不能为了求得补贴放弃了正常生产,所以,不会有超量的收购。”黑龙江金泉集团负责人认为,去年的临储政策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出台的。新的政策考虑到了企业参与收储等问题,但对很多细节没有仔细斟酌。

  据介绍,2008年10月开始的大豆临时收储主要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大豆收储指标超过660万吨,约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一半。这个举措的结果是导致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大豆压榨企业原料匮乏。据黑龙江大豆协会提供数字,2009黑龙江100余家企业大豆加工总量只有150万吨左右,而往年这个数字是600万吨左右。

  按照新政策,每吨给油脂企业补贴160元,企业可以每吨3580元的价格购买黑龙江地产大豆,这让国产大豆在价格上与进口大豆相比具有了明显的价格优势。数据显示,目前进口大豆到港价格在每吨3980~4000元间,而国产大豆每吨便宜了400元左右,价格上具有不小的优势。

  然而,新的收储政策比去年晚了近一个月,到目前为止,55家黑龙江本地油脂企业究竟谁能有资格参与收储工作还是未解之谜。“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不敢放开收购,数亿元的资金不是闹着玩的。”金泉集团负责人说。

  临储政策仍受质疑

  原本期望一改上一年度中储粮一家独大局面的政策,虽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突破,但是业内人士却指出这一政策不完善:新年度的大豆收购时间比上一年度的收购时间大为缩短,不仅开始时间推后了一个多月,而且结束时间提前了两个月。据了解,此次收购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2010年4月30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