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珠三角拉面馆调查 一碗拉面:城市民族工作之匙

2009/12/17 14:17:06 来源:南方日报

  一辆崭新的奥迪A6稳稳停住,西装笔挺的36岁青海化隆人马吾买日,推开车门,径直走进了路边的“高原王”拉面馆。脱下西服,换上工装,马吾买日钻进厨房,开始了一天的拉面生活。下午2时,食客渐稀,满头大汗的马吾买日才放下了手中的面团……

  漫步珠三角的街头巷尾,一间间别具风格的清真面馆总能映入眼帘,与之相伴的是一碗碗牛肉拉面的清香。曾几何时,拉面馆无序发展、卫生堪忧,让老广望而却步。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广东遍地开花的小小拉面馆竟蕴藏着大乾坤。目前珠三角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面粉加工、肉牛养殖、餐具消毒、原料生产与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拉面产业链。

  尽管地处岭南,广东却是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外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最快的省份,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为此,广东做足一碗拉面的微言大义,在服务中实现有序管理,将拉面馆拉入良性发展轨道。于是,珠三角4000多家拉面馆的变迁发展,成为民族团结的有力见证,成为民族和谐的晴雨表。

  用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陈绿平的话来说,“拉面馆虽小,但是一个窗口,管理好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以说,它是一把解开城市民族工作难题的钥匙。”

  ■数字

  珠三角4000多家拉面馆中,广州中心城区就有1300多家,深圳有1000多家,东莞1000多家,佛山200多家,珠海120多家。全省拉面馆90%以上都是青海化隆人开设的。

  开奥迪A6的拉面馆师傅“如果没有广东兄弟,或许我就没有今天”

  马吾买日是第一批来广东“淘金”开拉面馆的西北人之一。

  如今的马吾买日戴着多重“头衔”:拉面师傅、几家拉面连锁店的老板、青海高原兴隆牦牛肉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以及东莞市政协委员。

  回想起初来广东的那些日子,这位名气不小的“拉面大王”唏嘘不已:“没有广东兄弟的那一碗饭,我或许就没有今天。”

  1996年12月,23岁的马吾买日第一次来广东,老乡在汕头开饭馆,请他来当拉面师傅。干了一个多月,马吾买日感觉压力很大,连工资都没要,就与老乡不辞而别。

  那是冬天,马吾买日身无分文、又冷又饿,最后倒在汕头市郊的农地里睡着了。两位路过的老人叫醒他:“后生仔你在这里做什么?”听马吾买日讲完遭遇后,两位老人心生怜悯,各给了他10元钱,让他买吃的。

  由于临近春节,汕头到广州的汽车票要160多元。走投无路,马吾买日只好搞了一辆自行车,从汕头骑往广州。路上,马吾买日经过一家饭馆,极度饥饿的他向店老板要了一碗饭。老板看他可怜,说:“我给你炒个菜吧,不收你钱。”马吾买日说:“我只要吃米饭就够了。”一大碗米饭,马吾买日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他用塑料袋装着揣在怀里。“第二天吃的时候,那饭还是热的,带着体温。”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