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海南今年水产品已出口12万多吨 创汇4.3亿美元

2009/12/28 16:01:37 来源:网友

  肉鲜味美的海南绿色水产品畅销国际市场,出口美国、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进入全球沃尔玛、加乐福等多家大超市。目前,海南水产品出口额居全国第六,罗非鱼出口量居第二。截至12月中旬,今年水产品出口12.25万吨,同比增长2.9%,出口额4.3亿美元,出口值居全省农产品出口首位。

      “我们将水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引擎’,在‘扶、联、管、带、升’五个方面下足功夫,做强水产品加工业。”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人向笔者细述了具体做法及成效。

      “扶”就是政策扶持,发展一大批竞争力强的出口型龙头加工企业。今年申报了海南新台胜实业有限公司、海南远生渔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为海南省2009年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给“阿何、泉溢”两家加工企业各拨付100万元贷款息贴,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为海南华绿食品冷冻有限公司,申报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获专项资金120万元,用于1000吨罗非鱼片加工厂改扩建项目。对其他多家加工企业予以扶持帮助,目前我省拥有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42家,年加工能力51万吨。

      “联”就是纵横联合,拓展加工企业的生存空间。省海洋与渔业厅召集企业与养殖户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全面推广了“企业+基地+渔户”三合一的生产模式。仅海南泉溢食品有限公司,就连接罗非鱼养殖和对虾养殖的农户有3800家,养殖面积5000多亩,产量8000多吨。全省42家加工企业共与34000多家渔户签订合同,建立产供销等直接利益关系,扶持农户养殖面积8万多亩,产量13万多吨,用于扶持渔户生产资金1.2亿元。利益共享,风险同担,促进了企业生存发展,带动了渔民发家致富。

      “管”就是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今年突出监管了对虾、罗非鱼等主要出口品种,白鲳鱼、军曹鱼、石斑鱼等国内主要消费品种、鲍鱼等高档消费品种,严查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和氯霉素等禁用药物。今年农业部4次在我省15个市县抽取139个鱼、虾样品,检测合格率达100%。今年5至6月,组织全省加工企业,通过了欧盟FVO考察团的卫生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了美国海洋展览集团、美国可持续渔业伙伴的水产品质量认证。目前全省已有25家水产加工企业通过美国HACCP验证,10家企业获欧盟注册,水产品获得出口“通行证”。

      “带”就是带着企业找市场,寻找加工业的新出路。今年,组织了水产品出口企业参加琼粤水产品销售对接会、福州渔博会等跨省区的产品推介活动8次,举办了2009中国(海南)国际海洋渔业博览会。今年9月,组织海南果蔬有限公司、蔚蓝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到俄罗斯参加第十八届莫斯科国际食品博览会及中国优质水产品推介会。目前,我省水产品销售呈上升态势,其中,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40.45%;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43.95%;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98.79%。目前,海南的罗非鱼片和对虾已进入麦当劳连锁店,海南蓝海鲍业有限公司的鲍鱼精深加工,产品已进入北京大超市(赛格超市)和广州、上海等超市,每公斤售价330—680元。

      “升”将新的科技成分引入加工企业,提升水产品附加值。省海洋与渔业厅多次组织科技机构与加工企业对接,目前已开发出100多个水产加工和综合利用产品。我省泉溢食品有限公司与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目前正在研发多维鱼油、多肽口服液、鱼皮胶原蛋白、鱼骨粉、鱼鳞胶原蛋白、对虾微胶囊饵料等20多种产品。琼海潭门海岛水产品加工厂,聘请北京大学6位教授搞研发,利用鲨鱼鱼肝油为原料,制成干裂液、干裂霜、口红、唇膏、鲨鱼油胶囊等保健品和化妆品;从鲨鱼肉中提炼驱蚊香水等8个不同香味的香水;利用贝类、藻类等加工的鲍鱼面、牡蛎面、螺旋藻面和海马面等食品类产品。其中,鲨鱼鱼肝油原料通过综合加工,升值100倍。新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水产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水产养殖业、饲料业以及水产种苗、运输、包装等行业的发展,解决了11万多人的就业,为提高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