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毒奶粉”是旧病复发还是从未治愈

2010/1/9 9:35:57 来源:今日早报

  2009年的最后一天,来自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消息,让“三聚氰胺”的字眼再次拨动了公众的神经:上海熊猫乳品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而对于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已经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状态。(1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这种事情要是搁在几年前,在媒体三天两头揭开的各种食品黑幕里,其实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是,在影响波及全世界的“奶粉门”之后,在中国乳业终于迎来全面复苏的语境里,却让人感觉到特别的刺目。虽然相比三鹿这样曾经的大品牌,上海熊猫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是公众仍然有理由提出质疑和担忧:旧病复发的会只有上海熊猫乳品这样的小企业吗?我们还能否相信“奶粉门”之后的乳品企业诚信和食品安全监管?

  就在20多天前,另一家小企业,陕西金桥乳业公司同样被查出5.25吨问题奶粉,其中11袋275公斤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上海熊猫和陕西金桥的问题奶粉,都是使用了当年遗留的含有三聚氰胺的有毒奶源所致。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当年添加三聚氰胺成为行业潜规则时,遗留下来的有毒奶源并没有得到彻底的销毁。相反,很大一部分仍可能存留于某些企业的库房,或者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变卖。而在生产与销售之间的中间环节,在未被严格监管的各个领域,有多少有毒奶粉被私下隐藏,又有多少有毒奶源被变相买卖,都还是未解之谜。

  一个简单的常识是:只要有毒奶源未被彻底销毁,就极有可能会继续在市场上流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真的很难判断,“奶粉门”究竟只是上海熊猫乳品等少数小企业的旧病复发,还是本身就从未得到过真正的治愈?

  旧病复发与从未治愈的疑惑,在有关部门依然不肯放弃的“保密”态度中,再次得到印证。据报道,业内人士其实早就知道了上海熊猫乳品事件,却被告知要“保密”、“不能说”,原因是“目前乳业恢复形势很好”。犹记当年,不就是因为有关政府部门对三鹿奶粉问题长时间“保密”,才让更多无辜儿童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吗?同样都是问题奶粉事件,彼时为了“保护大品牌的形象”和“避免公众产生恐慌”而保密,今日又为了“不影响乳业良好恢复形势”而保密——明明已经犯过的错,我们为何总是重蹈覆辙?

  如果在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我们看到了严格的专门整治和运动执法,以求尽快减少负面影响恢复行业形象。但是在制度的层面上,很多更为本质性的根源问题,就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死灰复燃,一个治乱循环就将重复上演。这个意义上,“奶粉门”背后,利润驱动的企业失信旧病复发,与政绩驱动的监管理念从未治愈,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作者: 舒圣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