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那些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去了哪里?

2010/2/2 14:04:38 来源:搜狐网

 提要 既然有新一批问题奶粉流向市场,有关部门也正准备对其进行围剿,那为什么不向公众公布有关问题奶粉的详细信息?告之那些问题奶粉的流向呢?

  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主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已全面开展,各地突出重点难点,排查风险隐患,查处大案要案,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已初见成效。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一些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正在逐步解决。2009年全国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中国生产一向只追求数量而不太讲究质量,这既有“大跃进”追求“多快”的粗制滥造传统,又有在市场经济下片面追求利润而不惜偷工减料的贪欲。因此前几年里不断出现质量事故,反映在食用商品上,就是食品安全事故。

  去年一年里没有出现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我们以为与去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规范了食品市场,明确了正常经营的范围,抑制了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的犯罪行为。

  然而,去年食品安全案件还时有发生。去年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在“三鹿奶粉”事件于2008年引发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的背景下,这些无良企业依然顶风作案,实在是性质恶劣,令人着实气愤。

  虽然这些食品安全案件没有造成重大事故,但是其社会影响是极恶劣的。以上海熊猫炼乳案为例,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去年4月在日常污染物监测中发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的产品中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便立即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封存了所有问题产品和原料,组织力量查清问题产品流向。通过多方努力,问题产品已被全面召回,没有造成社会影响。

  上海熊猫炼乳案的主要负责人早已被公安机关逮捕。而上海质监部门完全遵守《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没有免检,问题食品召回,事故两小时内上报。可是,媒体还是指责没有及时(拖了8个月)向公众透露,对此质监部门认为他们已在公开出版的他们部门的公报中及时刊登过。不过我们要问,有几个普通百姓会去看专业部门的公报呢?虽然,质监部门没有违法——《食品安全法》里没有及时向公众报告食品安全事故的条款,只是要求“2小时内向上报”,但是公众实在是有权在第一时间知道事关自己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事故的。

  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强调,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当务之急是要突出重点,全面彻查食品安全隐患。各地要狠抓彻查任务落实,不留死角;加大追查力度,严肃追究责任,彻查并坚决销毁2008年问题奶粉。

  强调食品安全在我国还只是初始阶段,有必要大张旗鼓抓重点抓大案,即使为了让刚刚通过不到一年的《食品安全法》深入人心,也是有必要的。然而要持之以恒地把好食品安全关,靠群众运动式的管理是不行的,还得像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要求的,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并且要完善法律法规。

  在执行和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过程中,修订完善之,譬如可以将“公众有权在第一时间知道食品安全事故”列入法律之内;另外,可以加大对造成不安全食品及事故的责任人处罚力度,等等。一句话,以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完善食品市场和一切商品市场。让“中国制造”走向成熟——不但追求数量,更讲究质量。我们认为,在这其中,公众的知情权和媒体的自由报道权是无比关键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