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玉米市场基本面很不乐观

2010/2/20 11:06:15 来源:农博网
  (一)玉米产量下降,购销将步入白热化
  
  玉米产量始终是影响国内玉米价格走势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09年的结束,根据国家粮食局的调度统计,全国21个玉米产量较大的省(区、市)总产量1.65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4%,其中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产量在0.6亿吨左右,约占国内玉米产量的36%,预计国内玉米消费量在1.46亿吨。通过以上数据显示可以理解为供求有余、玉米得到基本保障。往往这些数据基本通过粮食、农业等部门进行调查和汇总的,但是国内多数粮食和农业部门的数据也往往都会虚报一定的幅度,对上是报喜不报忧,而且上报的越多,获取的惠农补贴也就越多,因此笔者对此数据还是持保留意见。
  
  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和分析,尤其是东北地区,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减产还是比较严重的,多个非官方的调查也显示东北减产比较严重,减产幅度在20%以上。因此,笔者还是坚持认为,东北地区的玉米受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玉米产量减产在30%左右,如果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那么因东北地区玉米减产的影响就相当于全国玉米减产10%。随着全国经济的好转以及饲养业、玉米深加工等行业的逐渐恢复,此次减产就将意味着全国当年产的玉米产销非常紧平衡或者说出现缺口,如果不利用好去年临时收储的玉米或者国家储备进行政策调控,玉米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既推动了物价的继续上涨,又增加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2010年的玉米形势将进入白热化。
  
  (二)玉米品质整体下降,竞争将更加激烈
  
  根据笔者对多个地区的了解和分析,国内玉米品质不如往年,尤其是东北地区较为严重。受干旱、降雨少等天气影响,东北地区玉米成熟度较差,品质普遍不如往年,按照玉米新国标测算,中等(二等)以上的玉米所占比例非常少,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玉米绝大部分甚至连国标中等都达不到,而且水分也较往年偏高。山东、河北等玉米主产区的玉米品质与去年相比差异不大,容重基本都能达到700g/L,但是水分偏高,目前胶东半岛地区的新玉米水分平均在15-17%之间,符合国家标准水分14%的非常少。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中储粮、中粮以及储存国家储备粮的国家粮库,每年将有大批量的玉米进行轮换,把储存三年左右的陈玉米投入市场,需要采购同等数量09或10年产的新玉米进行储备,而采购的质量必须符合国标中等(二等)以上,而品质下降将导致符合等级的玉米比去年少很多,而储备任务在轮出前后四个月内必须轮入。另外,大多数玉米加工企业也基本以国标中等为收购标准,不符合标准将按照各自的规定进行扣量、扣价,包括给加工企业供应原料的贸易商采购也将首先采购符合标准的玉米,因此竞争将更加激烈。在此,笔者提醒有玉米轮换任务的国有粮库,尽量采取“先购后销、边购边销”的轮换方式,不要轻易采取“先销后购”的方式。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