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莫将转基因食品“妖魔化”

2010/3/10 15:37:44 来源:新民晚报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广受关注和不乏疑虑的“转基因”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去年12月,曾有媒体报道“我国转基因作物获颁安全证书”,一时引发热议。在全国政协讨论会上,各路记者纷纷向杂交水稻育种权威袁隆平委员提问:“转基因粮食究竟安全不安全?我国有必要实施转基因项目吗?”

  不能一概否定

  袁隆平在无党派人士界别讨论会上率先发言:“分子育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我们常规育种已经差不多到极限了,要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就要借助于分子技术,而转基因就是分子技术的一个方面。”

  他说:“对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否定。有很多不同的转基因,其中抗虫棉已经大面积应用,没有问题。我们天天在吃用美国转基因大豆做的豆腐、豆油,也没问题。现在我国取得进展的植物有两大类,一类是碳3植物,如水稻、小麦,还有一类是玉米、甘蔗等碳4植物,后者的光合效率要比前者高30%到50%,我们已经把玉米的碳4基因转到水稻上来了,以提高它的光合效率。这样的转基因完全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但对抗病抗虫的转基因品种,在推广时应持慎重态度。”

  袁隆平还“举荐”中科院院士朱作言委员:“真正的权威在那里,朱先生你也发表一下意见。”

  不必谈虎色变

  朱作言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培育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问题,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也是非常慎重的。”他认为,我国农业转基因研究在世界上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再推一把,将来我国的分子育种技术,会在世界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朱作言介绍,对转基因的生物安全,我国有严格的管理和审批程序。即使获批安全证书,到大面积种植,也还有很长很慎重的过程。“在这个问题上,过去我们有点过分谨慎了。对转基因的负面宣传,有的非常离谱,离科学十万八千里。”

  朱作言说,不必听见“转基因”三个字就谈虎色变。美国人对食品的安全性把关很严,但他们就很放心地吃转基因大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