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温州茶叶要走出“温炒青”困局

2010/3/11 16:55:30 来源:网友

      前些日子,我市永嘉、苍南相继举办早茶节。以全省最南端的地理区位来看,温州茶叶赢取“浙江茶叶第一早”的殊荣,也算是名至实归。但是,温州茶叶除了以早取胜,似乎没有其它荣誉值得自诩。在去年全省十大名茶评选中,温州茶未能入列,对于温州这个茶叶大市来说,也算是“跌份”的事。

  温州茶叶已有1600多年的生产历史,改革开放之后相继开发了永嘉乌牛早、平阳早香茶、瑞安清明早、瓯海黄叶早、泰顺三杯香、苍南翠龙,挖掘恢复了历史名茶乐清雁荡毛峰、文成刘基贡茶,形成了在全省独具特色的温州早茶。

  目前,温州茶园面积达25.2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8.6万亩,覆盖率达73.8%,而全省平均水平只有40%。在这个巨大数据支撑下的温州茶叶,在全省“十大名茶”中占据一席之地,应该是顺理成章的。然而,温州茶始终未能走出名茶困境。

  农产品的知名度,往往能决定其附加值。所以“名茶”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茶农利益。记得去年有家省级电视台在杭州茶叶市场做了个调查,发现很少有人知道在温州大名鼎鼎的“乌牛早”、“三杯香”,“名”不出户,自然价格也很难上去。所以,我们很多好茶的高价,也就被框定在了特定的区域,难以形成更大范围的市场覆盖。从这个意义上说,温州茶叶必须致力于品牌的打造,否则,温州茶叶就难以走出改革开放前“温炒青”的形象定位。

  现在,温州茶叶离名茶的距离,主要还是自身的问题,比如品种结构不合理,特早生品种比重过高,导致了春茶生产季节短、高峰期集中;品牌多而乱,目前全市有茶叶品牌30多个;早茶品质有待优化,温州茶叶虽然采摘早,但是口味偏淡,含水量偏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春季名茶生产中的本土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这种人才依赖也在制约名茶生产。

  “名茶”打造,当然不是一日之功,但应该肯定的是,温州茶叶已经具备了成为名茶的良好基础。比如“乌牛早”在1990年就被确定为全省茶树主栽品种之一,并向全国推广。泰顺、苍南、文成、永嘉等地的高山气候,适宜于茶叶种植且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现在的关键是要正视不足,解决好上述的问题,尽可能设定某个范围,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同时注重名茶制作的技术引入,在量上求质,在质上求优,在优上求名。这个过程是温州茶叶整体档次提升的过程,也是温州今后必须面对的过程。

  但愿今年的温州茶叶能突破名茶困局,从而使茶叶生产给各地茶农带来更加可观的效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