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黑龙江大豆产业链崩溃(3)

2010/3/15 16:35:45 来源:新民网

  宋胜斌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他去年在辽宁营口开始动工兴建一座年处理能力100万吨的大型油厂,比在黑龙江的油厂多出60万吨,今年就将建成投产。

  而这些豆企选择沿海建厂的目的便是有利于使用进口大豆进行生产,控制加工成本。因为将进口大豆运入黑龙江要承受运费成本,而黑龙江省政府也不鼓励转基因大豆进入主产区。

  一个已经无法正常运转的国产大豆产业链正在逐渐萎缩,而由此引出的一个并不复杂的推理是,如果进口大豆价格长期在“低位”运行,和国产大豆的价差过大的话,广大的豆农将失去以前最主要的油脂企业销售途径,将几乎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国家的收储政策和中储粮已经捉襟见肘的收储能力上。

  “这自然是不现实的,因为长期堆在粮库也不是办法,仍然需要轮换和消化,否则成为陈化粮,只能加工饲料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现在整个东北大豆产业只能寄希望于进口大豆价格的大幅上涨抑或国家再次提高补贴标准。”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对记者说。

  大豆的教训

  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是,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这种农作物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生长了超过四千年。但从1996年开始,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和世界市场联通的农产品,短短几年时间,国产大豆就被进口转基因大豆打败。

  资料显示,去年,我国进口大豆达到4255万吨,比2008年净增加500万吨,而国产大豆的产量这些年来一直在1600万吨上下徘徊。

  东北作为中国大豆的主要生产基地,但种植环节尚处于传统的一家一户方式,这和进口转基因大豆现代农场化的生产方式比起来,高下立现。

  最为要命的是,AMD、邦吉、嘉吉、路易达夫以及益海嘉里等几家跨国粮商在全世界的大豆贸易中占有绝大多数份额,他们建立了从种植农场、贸易公司、港口、船队、加工厂甚至期货公司等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体系,保证了自己的利润来源。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