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警惕正义成暴力 文人媒体评说“捐款门”

2010/3/23 15:34:36 来源:食品科技网
    “捐款门”已经被纷纷扬扬地炒了两个多月。日前,章子怡终于接受专访,亲自一一解答网友疑问,澄清事情发展始末后。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某些非客观评论引导下,网友逐渐变得不理智。为避免新一轮的人身攻击和网络围剿,文人、媒体纷纷站出来,就章子怡“捐款”一事发表看法。
    著名专栏作家魏英杰发表文章表示,从捐助本身来看,章子怡属于操作不当。“光凭热情或善心,不一定就能搞好慈善事业,这也许是章子怡所没有预料到的。”而对于有人认为章子怡是在沽名钓誉,实为诛心之论。实际上,搞慈善并非一场道德比武。“针对章子怡“诈捐门”而言,我认为章子怡确有必要向公众作出解释,而公众也应对她的慈善活动抱有宽容和耐心。”
    而建议公众持此宽容和耐心的同时,媒体则更关注舆论的导向问题。《中国青年报》黄少华发表评论,指出在一些主流网站转载的类似《细数章子怡的十年骗术人生》的文章充满着文革语言,很多甚至演变成人身攻击。黄少华认为,虽然多数网友是出于正义和对灾区人民的爱心,然而,在网络这个无形推手的作用下,爱心和正义正演变成可怕的“网络暴力”,值得警惕。
    《南方日报》李培则着眼于媒体角色的扮演。李培以周黎明采访章子怡为例,尽管周明确强调自己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还是被不少网友认为他们关系非同一般。正因如此,一个或许原本简单的事实,被无数的人和后续的事情层层叠加后,就变成了今天的模糊不清甚至无法解释。而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媒体在势态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审判章子怡的角色,造成了群众的定向思维,无疑这对事件本身事有失公允的。
    新民晚报同时发表评论认为:从根本上说,章子怡为地震灾民、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实事,是应该肯定的,是出于报国的善良愿望。如果一再要挑毛病,紧追不放,那就超越了公义的界限,也违背了中国人历来的待人态度。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