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巧克力:甜蜜霸业整合在即

2010/4/2 14:30:41 来源:网易

    卡夫收购引发行业变局

    2010年1月19日,卡夫收购吉百利这起令全球糖果业震惊的收购传闻终于在长达4个月的并购拉锯战中画上了句号。作为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的卡夫,甩掉雀巢、好时、费列罗等传闻竞购者,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跨国收购战中,以高达119亿英镑(约合197亿美元)的高价将全球第一大糖果公司和第二大口香糖公司的吉百利公司揽入囊中,取得吉百利75%以上的股权。作为卡夫来说,此次收购将其缔造为超过500亿美元营收的全球零食、制果及即食食品巨擘,超越雀巢成为全球最大食品公司,也超越玛氏-箭牌成为全球最大的糖果公司。

    吉百利作为全球第二大糖果公司,也是唯一的同时拥有巧克力、糖果及口香糖产品的公司,在25个国家拥有生产厂,在200个国家销售。有评论认为,卡夫收购吉百利后,将拥有在糖果市场的绝对话语权,双方合并后在税收、成本上可以节省6亿多美元,且营销渠道上也能达到协同效应,达到1+1>2的效果。据了解,合并后的卡夫旗下产品包括11个超过10亿美元的品牌,比如奥利奥、趣多多、吉百利巧克力、果珍、麦斯威尔咖啡、卡夫奶酪等,以及70个超过1亿美元的品牌。

    收购吉百利,对于卡夫而言,这是一条投入最少、收益最大、见效最快的扩张途经,也可以说是最好的一条途径。两家公司合并,其规模将超过眼下排名全球第一的玛氏-箭牌公司。德芙、费列罗、好时这些在全球市场上比较畅销的品牌在卡夫和吉百利联姻后,都将受到冲击。

    这起发生在大洋彼岸的跨国收购,也将对中国的糖果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一直以来,吉百利和卡夫都将中国列为市场拓展重点,吉百利在内地共有两家工厂、一家销售公司,在香港有两家贸易公司,并在中国拥有怡口莲、魄力口香糖、荷氏薄荷糖等产品。而中国市场被西方巧克力巨头看成是世界糖果市场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卡夫收购吉百利后势必加大中国市场的投入和开发,尤其是巧克力等糖果市场,外资品牌垄断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国产糖果业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整合。

    中国巧克力市场现状

    巧克力,自出现的那一刻起,就以其甜蜜和苦涩的两极美味,广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巧克力生产工艺的提高,巧克力的魅力愈加迷人,在世界糖果总产量中,巧克力产品占有46.2%的比重,而其产值则占到54.6%。

   中国巧克力市场正以10%~15%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市场消费潜力高达200亿元。中国人均年消费巧克力只要达到1千克,就是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市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增幅最快的市场赢得了世界主要巧克力品牌的青睐。目前,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重量级巧克力企业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在各级超市中可见的进口或合资巧克力品牌已多达70多个,进口巧克力品牌的不断加入加速了中国巧克力市场向国际化竞争演变的进程。

   而在国产品牌中,影响力最大和销售最好的巧克力品牌是中粮集团旗下的金帝。上世纪90年代初期,金帝一直是中国市场的销量冠军。但近些年随着外资品牌逐渐抢占市场,部分地区仅“德芙”和“吉百利”两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60.2%和28.8%,合起来几近90%,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剩余不到10%的份额主要是金帝占领,金丝猴等巧克力品牌占据了剩余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巧克力市场分化成四大阵营:第一阵营是以德芙、吉百利、好时、费列罗、百乐嘉丽宝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占领了高档巧克力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第二阵营是以明治、格力高、瑞士莲为代表的二线品牌,主导中高端巧克力市场;第三阵营是以金帝、恺撒威登、徐福记为代表的三线品牌,主导中档巧克力市场,消费受众比较广泛;第四阵营是以申丰、金丝猴、东方豪威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占据了低档巧克力市场的主要份额。而在这其中,进口、合资品牌因为品牌强势和产品领先,销售势头强劲,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国产品牌表现不佳:无论从高空的品牌传播、广告投放还是地面的产品铺市、市场生动化和销售促进等与外资品牌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本土品牌除金帝巧克力挤进行业三强,申丰、恺撒威登崭露头角外,其他品牌均表现平淡。

    外资品牌着重强调产品的优秀品质与独特口感,迅速占领了市场,并实现了较高的品牌溢价,占据了中高端市场的绝对份额。而对于国产巧克力来说,其劣势主要表现在品牌少、口味单一;巧克力加工设备选型不当、配套设施不全;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等问题,在整体印象上始终无法摆脱品质口感不尽如人意、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的尴尬处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