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绿豆等小杂粮“涨”声一片

2010/4/14 16:43:02 来源:网易

    “天,杂粮价格居然比肉贵!”长年“憋屈”在田间地头的小杂粮,近期因价格陡升甚至超过猪肉价而成为家庭主妇们热议的话题。

    现象小杂粮价格陡升

    昨天,家住渝中区枇杷山正街的刘大妈准备到农贸市场买些绿豆回来熬汤,不想被每公斤9.3元的价格吓了一跳。刘大妈接着“碰”了一下其他杂粮的行情,这一下吃惊不小:大豆每公斤要卖6.9元,花生仁每公斤9.4元……

    对于多数小杂粮行情上涨的现象,市农委市场信息处的监测报告用了“陡升”两字来形容。该处的数据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数小杂粮行情均在发力拉升,比如花生仁大豆涨幅达10.99%,花生仁涨幅更是高达30.52%。而在2009年以前,小杂粮的价格即便有过增幅,也不过是温和上涨。

    原因三大因素综合导致

    相比水稻等,绿豆、豌豆、胡豆之类的小杂粮大多是“非主流”粮食作物,此番为何掀起大风浪?

    “多方面原因所致。”市农委副主任张洪松分析说,其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拉动。长期以来,中国是小杂粮国际市场上的出口国,而国际小杂粮市场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因近几年国内消费者消费理念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也增加了小杂粮市场需求。

    其二,小杂粮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在近些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自然使小杂粮价格随之增长。

    其三,西南地区是国内小杂粮的重要产区之一,去冬以来的严重干旱,导致局部地区小杂粮生产受到影响,也将小杂粮行情向上推了一把。

    专家正常的市场现象

    但张洪松同时表示,小杂粮价格上涨,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因为较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受国家宏观调控而言,小杂粮早已不受“政府的手”左右,价格是涨是跌,全看市场脸色。


    小杂粮价格陡升也有历史的原因。张洪松说,因为人们传统饮食习惯的原因,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刚性需求较大,所以较水稻的“正种”地位而言,小杂粮当然属于田间地头的“边种”作物,产量较低。以我市为例,去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3340余万亩,小杂粮面积只有200余万亩,而且近10年来仅仅略有增长。

    同样因为前些年消费小杂粮的理念尚未被更多人接受,小杂粮刚性需求不足,自然价格较低。而今因人们逐渐接受新的消费理念并改变饮食结构,小杂粮的价格空间自然逐渐释放出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