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遵循“农业解困律”,促进农业扩大再生产

2010/4/16 15:53:5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农业解困律”——“农业先天性困境社会解救律”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其主要内容是:农业受到耕地面积及复种面积的有限性,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劳动力、农机具使用的季节性,水、土壤、肥料、农药流失的严重性,自然灾害的频繁和摧毁性,大面积运动式作业的高耗性,土地集约经营的报酬递减性,生物性产品的易腐性等七大方面的严格制约,损失多样而严重,投入产出率明显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并日益超过工业而导致净产值比重下降,而且,农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往往增产而难增收,因而,农业价值形态扩大再生产处于先天性困境之中。

  从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不可缺的、最基本生活资料的农业部门,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只有得到社会的全面持续解救(含降低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按面积进行补贴、实行灾害保险、增加农业贷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等),方能摆脱先天性困境,获得正常的、以货币表现的实际投入产出率,持续实现价值形态扩大再生产,并确实发挥其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同时,作为社会平等成员的农民,也才能够获得日益增加的收益并逐步与市民持平。

  由此可见,要实现农业的持续扩大再生产,促进广大农民的日益富裕,就必须认真遵循“农业解困律”。下文围绕这一中心而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展开。

  一、从农业价值形态扩大再生产的角度看问题

  农业包括由粮食、蔬菜、食油、果类、糖料等提供植物性食物的农作物所构成的种植业(狭义农业),以及由种植业提供饲料而生产肉类、蛋品、乳品的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性质和作用与畜牧业相同)。这两者的最基本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资料的提供者。只有持续不断地扩大农业价值形态再生产的规模,才能既满足社会对于农产品的客观需要,又满足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增加农业劳动者收入的客观需要。

  实物形态农产品的需求总量与结构,主要取决于人口总量和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和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的阶段,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总量正在逐步增加,对于农产品质量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从而现阶段中国农业价值形态再生产的规模必将呈现逐步扩大的局面。将来,随着中国人口总数的稳定乃至逐步有所减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总量将会有所减少,而对质量的需求则持续提高,只有到那时中国农业价值形态扩大再生产的规模才会有所缩小。

  为了深刻认识农业价值形态扩大再生产,就必须了解,农业所受到的严重的自然约束,使得其在多方面具有极其明显的局限性,扩大再生产举步维艰。主要的表现是:

  1.农业生产的规模受耕地面积的直接约束。

  通过扩大耕地面积的途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潜力正在日益缩小,而且最终会达到极限。尤其是在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的状况不容乐观。新中国建国初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2.5亩,目前已下降到1.3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增加耕地的后备资源几乎为零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珍惜耕地,尽可能不占用耕地、少占用耕地;另一方面,则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农作物对自然季节只能被动适应。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的生产周期长,每年的复种面积总量极其有限,而通常又是非常难以增加甚至是绝对不可能增加的,从而给增产造成刚性制约而且资金周转缓慢。第二,全年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差悬殊,造成农业劳动力利用的被动和浪费——在短暂的农忙季节往往即使全体劳动力上阵也难于应对,而平时则所需无几,北方到冬闲时则田间全部停工。对于动力机械和役畜的利于,也存在类似问题。第三,作业机具(如犁、播种机、收割机等等)的专用性强,通用性差,造成明显的闲置浪费。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