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65%老年人参加过保健品推销活动 购买仍需谨慎

2010/4/19 16:52:42 来源:网友

  相比之下,老年人对保健类商品的消费需求要远远大于年轻人。日前江北区消保委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眼下“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上门推销活动,已成为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重要渠道。对此,消保委提醒指出,消费者通过该渠道购买保健品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要防虚假宣传甚至恶性欺诈。

  65%老年人参加过推销活动

  针对老年消费保健品的一些热门话题,江北区消保委慈城分会前不久通过在当地一些大中型超市和社区发放消费调查表方式,对1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商家频频举办活动,参加“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推销活动,已经成为眼下老年人了解、购买保健品的重要渠道。在被调查的老年消费者中,有65%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参加过此类上门推销活动,另有45%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参加了此类免费体检或讲座后,购买了活动组织者推荐的保健品。

  获取知识渠道缺乏或是主因

  是什么原因促使商家纷纷举办此类推销活动并屡屡得逞呢?广大对保健品消费有着迫切需求的老年消费者,对保健品的相关知识获取渠道匮乏或是主因。

  调查显示,不少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认知相当不足:有36%的老年人表示不知道保健品是否有治疗作用;有45%的老年人甚至还不知道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在调查中发现,老年人获取保健品相关知识的途径相对狭窄,有81%的老人表示是从各类媒体上获取相关知识,其中45%是来自于电视广告。消保人士据此分析指出,这些数据说明,老年人对保健品的知识获取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对此有何疑问或需要作进一步了解时,缺乏合适的征询对象。

  谨防推销活动中的虚假宣传

  在调查中发现,有73%的老年人认为目前保健品市场有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的现象。仅有5%的人对目前保健品市场持信任态度。消保委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有为数不少的老年消费者表示在参加“免费体检”之类的上门推销活动后,购买到了被夸大功效的产品。

  该消保委认为,要着重引导老年人走出保健品三大认识误区:误区一,把保健品混淆为药品;误区二,认为保健品虽然不是药品,但也能治病;误区三,媒体发布的广告肯定没问题。消保委强调指出,保健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它只有调节和辅助作用,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另外,购买保健品时必须看清该产品是否具有保健品批准证书及“国食健字”批准文号等字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