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大蒜疯涨”现象漫延 农产品呼唤市场理性回归

2010/5/11 16:22:14 来源:大食品网

    近日,有北京媒体报道称,由于蒜价上涨趋势过高,一些餐馆撤销了相关菜谱,减少或停止使用大蒜来制作菜品。这种短期内价格大幅度上升的现象已经漫延到其他农产品,据广州数据显示,约62.3%的蔬菜出现不同程度涨价。专家分析,这主要与天气异常、通涨预期显现、游资炒作有关。

  现象:农产品价格轮轮看涨 农民不受益

  今年尤其是4月份以来,中国各地菜、豆、米、水果等价格一路提升,五一刚过,全国各地更是掀起新一轮菜价上涨旋风,令消费者"寝食难安"。然而,处在农产品流通最低端的农民并不是受益者,菜贵成本也"贵",加上灾害性天气导致产量减少,基本不赚钱。

  仅大蒜就让一道菜的成本增长了7%,而一般菜品利润率在20%左右,蒜价上涨让这道菜的利润空间被挤压。仅管如此,餐馆却认为利用它调整菜价得不偿失,只能在菜中减少用量。

  虽然近日由于新蒜上市商家甩卖旧蒜,蒜价有所下降,然而,不少房地产或股票游资转投蒜市,加之大蒜行情一路猛涨、减产量高达20%,短期内难以回落到去年同期水平。而其他农产品,由于部分商家的投机行为,价格攀升在全国上演。

  因素:通涨预期影响 "幕后推手"不容小觑

  大蒜等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专家分析主要包含三个因素。首先,受"倒春寒"天气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产地收成不佳,新产品推迟上市。其次,温和通胀的预期效应显现。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预测,今年全年CPI将同比上涨3.5%,超过3%的温和通胀警戒线。

  但是,纠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一些游资利用信息陷阱、集体喊涨等手段炒作,成为新一轮涨价潮的幕后推手。由于城市高端需求膨胀,迅速提高的杂粮、有机蔬菜等绿色食品消费吸引大量产业资本介入,寻找任何可以投机炒作的机会。

  很多人注意到,大蒜的价格是慢慢涨上去的,种菜的没赚钱,卖菜的也没赚钱,真正获利的是中间流通环节的批发商。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经销商等中间环节截留利润。只是,当这种资本转投集体投身时,被扰乱的市场不知又以何面目收场。

  同时,市民认为此种投机行为应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游资投机,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策:市民呼吁加大调控和监管力度

  针对"大蒜疯涨"此类现象,存在两种观点:一方面认为价格波动虽由市场规律来决定,但监管部门却不能袖手旁观。业届人士提出一些触施,如相关部门要全面掌控行业信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主动地打击那些幕后推手;提高市场流通和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等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游资炒作说"还仅停留在"据分析"的阶段,只有在发现人为改变供求关系而导致价格飞涨后,才构成政府干预的前提。

  市场经济下,市场应是活跃、有序、公平的,一旦市场失去平衡,政府和商家都有权维护它的稳定,帮助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

             (罗湘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