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6月大豆进口或创新高

2010/5/13 14:46:20 来源:腾讯网

    目前持续增长的大豆进口量,以及仅剩半个月的生产库存,让黑龙江海伦市东源制油厂的总经理聂占林越来越头疼。

  “现在我们厂日消耗六七百吨国产大豆,还能坚持半个月吧。”聂占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说,“目前这边豆农的手上大约也只有100万吨的大豆。半个月后,如果工厂收购不到价格合理的大豆,就只能停产。”

  在黑龙江豆企生产捉襟见肘的同时,国内大豆进口量或破历史记录。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昨日(11日)称,预计中国6月进口580万吨~600万吨大豆,这将成为有史以来纪录最高的月度进口量。当前的月度进口纪录是2009年12月的478万吨。

  月度进口大豆或创纪录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估显示,中国5月大豆进口料为520万吨,7月进口料为500万吨。而海关数据显示,中国4月进口420万吨大豆,较3月的401万吨增长4.8%。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将其对2009/2010年度的大豆进口预估上修至4600万吨,同比增长11.9%。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连洲《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如果达到此数字,这也是全年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

  东方艾格油料行业分析师陈丽娜认为,国内进口大豆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对大豆的需求一直很旺盛,“今年养殖业的规模以及食用油的加工产能在扩大,而国产大豆一直不能满足需求。”

  九三油脂研究中心分析师邓宏誉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美国大豆和南美大豆的价格比国内的大豆价格低,而且质量也更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到港价约为3400元~3500元/吨,低于国储3740元/吨的收购价。

  “中国禁止进口阿根廷豆油(7474,-10.00,-0.13%),使得国内的企业必须进口更多的大豆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大豆进口量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陈丽娜说。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连洲表示,外资企业占到了国内制油企业的70%,都倾向于将进口大豆作为生产原料。

  冲击越来越大

  持续增加的大豆进口量对使用国内大豆的制油企业,特别是黑龙江的制油企业, 冲击越来越大。

  “前阶段黑龙江这边大部分制油企业都停工了,现在有一部份开始复工。”黑龙江海伦市东源制油厂的总经理聂占林对 《每日经济新闻》说,“2008年底开始到现在,我们厂亏损超过两千万。”

  诡异的天气也对今年的大豆种植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受强降雨及低温天气的影响,被迫延迟了大豆的播种工作。“受天气影响,导致大豆播种延迟,可能会推迟至5月底,因此很难保证今年大豆的生产量。”王小语说,“有些地区虽已开始播种,但总体看来情况并不乐观。”

  对此,九三油脂研究中心分析师邓宏誉认为,使用国内生产的大豆的制油企业成本,特别是黑龙江的制油企业,高于使用进口大豆的沿海制油企业的成本,因此不具有竞争优势。“黑龙江的制油企业就会出现生产效益不好,甚至亏损的情况。”

  聂占林表示,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是一样的,但进口大豆的价格比国产大豆的价格低,“而且国家制定的补贴政策并不能跟上市场的变化,我们能不亏吗?”

  东方艾格油料行业分析师陈丽娜表示,这样的情况对国内豆业是不利的,而且形势会越来越严峻。“黑龙江企业开工率一直不高,大约每吨亏损一两百元,而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停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