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福建:屏南食用菌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2010/5/13 17:05:3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5月6日,屏南县甘棠乡南山村银耳专业户江年武备好了棉籽壳、麦皮等培养料。再过十天,新一批银耳生产即将开始。以往种香菇时,他可没这么清闲。一年四季钻菇棚,还得愁着上哪砍木头、买木材当培养料,人又累,赚的也不多。改种银耳后,他一身轻松。新培养料取代了木料,生产期就40天,收入又稳定。“今年准备发展7万袋。”江年武信心满满。

  在南山,曾以香菇闻名的小村,如今已是银耳专业村,年产量350多万袋。利用银耳产季后的废料,一些勤快菌农又发展起了70多万袋滑菇,产销两旺。

  成功转型的,不仅仅南山一村。昔日屏南食用菌产业,香菇为主的木生菌称王,屏南因此荣获“中国夏香菇之乡”的美誉。但红火的木生菌产业背后,屏南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据统计,全县种植木生菌最多的一年达8000多万袋,而每1000袋需耗费阔叶树约1立方米,这样一年就得砍伐原木8万多立方米。

  破解菌林矛盾,保护生态平衡,屏南食用菌产业“逼上梁山”。屏南85%以上的农户因菇而富,调整食用菌产业结构,实质上就是整个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一系列产业 “组合拳”顺势而出:2004年起屏南发布香菇生产禁令及时间表,禁止农民生产以木材为原料的香菇生产;2006年下半年,整顿以阔叶林为主料的食用菌加工点,规范非木生菌加工点,全面保护阔叶林。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立足当地气候资源等特点,提出了发展“三大品系、八个菌类”的构想,即以稻草为原料的栽培菌类、以棉籽壳为原料的栽培菌类、以栽培食用菌的废料为原料的栽培菌类的三大系列,银耳、杏鲍菇、草菇、大球盖菇、姬松茸、毛木耳、滑菇、鸡腿菇等八个非木生食用菌,引领产业转型。

  非木生菌栽培技术班风生水起。仅去年对新栽培区的银耳、滑菇、袋栽草菇、茶薪菇等菌类技术培训就达26期,受训人数1800人次。栽培500万袋的熙岒塘后村银耳栽培基地,栽培1300万袋的棠口、甘棠滑菇栽培基地,一大批示范基地崛起屏南,并采取非木生菌厂棚搭建补助、贷款倾斜等办法,鼓励扶持菌农改种。

  银耳栽培在技术、模式上取得突破,已成为屏南可替代香菇生产的最理想的食用菌之一。滑菇栽培从无到有,屏南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唯一的规模生产基地,供不应求。至目前,当地木生菌与非木生菌比例由最高峰时的95∶5变为12∶88,菌农增收毫不逊色。屏南调整食用菌产业结构,实现成功转型升级,谱就了一首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曲”。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