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豪华粽子:前半生风光,后半生凄惶

2010/6/12 15:10:47 来源:网友

  6月10日,记者走访成都各大商场、超市后发现,相比往年,各个卖场所出售粽子的种类与数量都有大幅增长,很多商家在一个月前就开设了粽子专区进行促销。记者注意到,各卖场销售的散装真空包袋粽子,单个售价多为3—15元。一位太婆说:“粽子比去年贵多了,最普通的每个都要四五元,端午节都吃不起粽子了。

  平心而论,这种关于豪华粽子的报道已不算什么新闻,似乎每年都会轮番上演。就像中秋节要搞个超大月饼、春节要做个超大灯笼一样,我们似乎已经不习惯在节日没有“豪华”的存在了,仿佛这些庞大的衍生品也成了节日文化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了。

  月饼、粽子要吃大的、豪华的;建桥造楼要长的、高的;连个别县委大楼都要向白宫看齐;甚至动不动就要创吉尼斯纪录,即使吉尼斯纪录破不了,我们就搞个基尼斯纪录,世界第一当不上也搞个国内第一乐呵一下。于是乎,我们看到生于荣景的第一们,往往晚景凄凉。有报道就曾指出月饼王被用来大比拼,最终拿去喂猪的事;还有那些“高不可攀”的大楼终落得个“烂尾楼”的下场。不知这些贵到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的豪华粽子的下场又会怎样呢?

  诚然,吃粽子作为庆祝端午佳节的一种形式本无可厚非,但是商家假借庆祝之名制造宣传的噱头、刻意抬高价格就有不那么人道了。如果粽子也疯狂,显然已成为一种陋习而不是文化。固然端午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但如果这样的文化不能做到健康文明,适可为止,很可能沦为一种糟蹋粮食的陋习。

  更吊诡的是,这些身价倍增的豪华粽子,很大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送礼的“周转工具”,有些人吃的不是粽子而是“人情”。这种情况下,粽子们遭遇“前半生”风风光光,“后半生”却凄惨落魄,成为“垃圾食品”和“食品垃圾”就极有可能了。

  作为节日象征的粽子,遭遇盲目生产和愈演愈烈的造势之风,其早已偏离了传统食品的本身意义,随之而来的豪华粽子甚至会成为滋长腐败的温床。所以就像国家严查酒后驾驶还得反思我国的酒文化一样,对待这些节日的衍生品我们是需要到重新审视我们节日文化的时候了。

  说穿了,粽子的豪华背后是现代人心虚荣膨胀的一个折射而已。相比于粽子们的豪华外表,这样的事实越发凸显我们心灵的贫瘠和卑微。 (朱昌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