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贵州省加快蔬菜产业化扶贫步伐

2010/6/17 13:30:20 来源:贵州日报

  构建大扶贫格局,推进产业化扶贫。近日,全省蔬菜产业化扶贫工作现场会暨培训会召开,意味着贵州省产业化扶贫迈开新步伐。

  今年,贵州省扶贫开发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扶贫力量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综合治理”的“大扶贫”格局;扶贫模式从资金零星分散、项目点多面广转向发展整乡推进、产业化扶贫、集团帮扶三种模式;扶贫重点从“因素法”的分散投入转向特殊类型和集中连片推进、集中投入。

  根据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和贵州省自然资源条件,贵州省确定了“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果药竹”四大产业扶贫项目。去年,贵州省首批三都、习水、江口、遵义、水城实施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今年增加14个,示范基地10万亩,将成为四大扶贫产业中见效最快、周期最短的“致富工程”。

  蔬菜产业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具有带动面积广,种植时间短,相对投入少,市场容量大,比较效益好,农民上手快等特点,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的大产业。2009年,全省蔬菜种植1200亩,农民人均蔬菜种植纯收入466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的15.5%。

  立足贵州省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优势,稳步增长蔬菜种植面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与加工,推进蔬菜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战略,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实现“线、面、点”结合。以“线”为重点,在杭瑞、沪昆、兰海、厦蓉4条国家高速公路贵州段以及成贵、贵广、渝黔、黔桂、贵昆、长贵6条快速铁路、客运沿线,规划贵广和厦蓉、杭瑞、黔渝、贵新、沪昆5条蔬菜产业带,涉及全省59个县域,413.69万贫困人口。以“面”为基础,在大娄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武陵山区构建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带;在南北盘江、红水河谷区、赤水河谷区、清水江、都柳江和乌江中下游构建冬春反季节蔬菜产业带。以“点”为突破,在风景名胜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蔬菜示范观光园,统筹旅游和蔬菜产业发展。

  目前,贵州省已建成蔬菜产业化扶贫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实现年产值4亿元,直接带动2万农户;2012年,建成蔬菜产业化扶贫标准化基地45万亩,实现年产值18亿元,直接带动9万农户;2015年,建成蔬菜基地59万亩,实现年产值23.6亿元,直接带动11.8万农户。基地蔬菜商品率达80%以上,外销和出口占上市蔬菜的60%以上,项目区每亩蔬菜收入达1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