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零容忍”的意义

2010/6/22 8:52:23 来源:网易

    国家发改委日前称,武汉某媒体所谓“奶粉全线涨价”消息属不实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对一些媒体作出的产品涨价的不实报道,国家发改委已经多次辟谣,并表示,今后对可能误导社会预期、影响市场价格稳定的不实报道采取“零容忍”。

    近来,诸如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造成了很多人对通胀的预期。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出现一些物价上涨的不实消息,在心理层面,将进一步引起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从而可能推动预期变成现实。因此,面临通胀预期的严峻压力,国家发改委加强舆论监测,设立对不实报道的即刻回应机制,此举非常有必要。笔者认为,发改委的“零容忍”展现了其管理通胀预期的决心,希望帮助民生客观了解物价情况,消除不恰当的预期。

    但是,“零容忍”的真正意义绝不仅在于对几个不实报道辟谣,应该是通过对涨价事件的详实调查,拿出一系列明确数据,清楚地告诉老百姓,到底有没有涨,到底什么涨了,什么没有涨。用权威声音来缓解百姓的担忧,这样各种谣言才会不攻自破。笔者建议,发改委对舆论的监测与其限于媒体不实报道后的辟谣,不如事前通过媒体率先发布各类经济指标及关系民生的商品价格信息。

    当然,能够打破通胀预期的根源是,要抓住助长通胀预期的推手。部分媒体的不实报道固然容易对通胀预期产生误导,但是真正推高通胀预期的并不是媒体。此前暴涨的大蒜和绿豆等,是有资本在幕后充当推手,部分地区奶粉价格上调,也的确是有部分厂家跟风“洋奶粉涨价”。作为价格制订者与监管者的发改委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对哄抬物价、恶意炒作者的介入干预,采取各种手段,使物价保持持相对的稳定和合理的增长。同时,发改委可以通过各类媒体开展普及性的“可承受通胀水平”的教育和讨论,引导并提升社会各界对通胀形势的正确判断,推动社会形成正确的预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