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高价收平价卖”不如补贴农资

2010/6/24 9:18:27 来源:浙江在线

    日前,在上海世博会论坛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解决粮食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单产量。对于粮价问题,袁隆平认为我国粮价偏低,但粮价一旦提高可能带来物价普遍上涨。他建议设立粮食最低保护价,并改变目前的粮价补贴政策。以亩产量代替田亩作为补偿标准,政府以每斤高出市场价0.3元的价格回收粮食,再以平价卖出,既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不会导致粮价上涨。(6月22日《半岛晨报》)

  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再平价卖出。在粮食供大于求,粮贱伤农的语境下,应该说,袁隆平此番建议,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的粮食有相对固定的销售渠道,在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粮食储备,保护粮食安全,维护粮食价格稳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且不论做法的具体可行性,这种体恤种粮农民、反哺农业的思路值得肯定。

  尽管目前的粮食直补政策减少了补贴发放的中间环节。但是,我们看到,以农民承包耕地面积为补贴依据的大锅饭直补政策也存在弊端:只要农民承包耕地就可以获得补贴,不管农民种植什么农作物,不管农民种植一季、两季粮食,还是撂荒,补贴金额都是一样的。而且有的基层政府部门克扣、挪用政府直补款项,伤害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导致惠农政策走样。而政府高价收购、低价卖出粮食,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直接得到政策实惠。也有利于维护粮食市场的价格稳定,避免农民增收的负担转嫁给市场,影响民生利益。

  当然,要让高价收购、低价卖出粮食的政策付诸实践,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在制定政策之前,必须把相关配套措施考虑周全。避免政策跑冒滴漏,避免有人钻空子。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粮食品种已经退出了保护价收购的范围,粮食经营已经进入市场轨道,并非政府包办经营。要实现粮食高价收购,低价买出,一条路径是,改变粮食市场模式,政府收回粮食经营权,像食盐、烟草那样实行粮食专卖。这客观上也容易造成垄断经营,形成新的垄断利益。另一条路径就是政府对粮食经营者给予补贴,这需要政府规范管理粮食销售市场,避免经营者享受政府专项补贴,又高价出售粮食产品,甚至有人囤积平价粮食,高价卖给政府的情况出现。不利于建立粮食经营主体多元格局与粮食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

  对此,我的观点是,高价收购,平价卖出粮食的惠农思路可期,值得称道。但是可操作性值得商榷。其实,补贴农民,还利于农,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思路有很多种。到底用什么方式补贴种粮农民,具体补多少,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值得探讨。比如,给农民种粮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农资产品质量,政府出资降低农资产品价格,节约农民粮食种植成本,等等。由于农民种粮越多,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使用量越大。政府补贴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更不容易造假。

  当然,客观地讲,要找到一条理想高效的惠农路径并不容易。再好的制度关键在执行,要真正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政府除了出台优惠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惠农政策配套机制,为惠农政策加上防盗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避免惠农好经被念歪。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