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河南夏粮总产连续7年创新高 政策与科技并重(2)

2010/6/25 13:12: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滑县,有几个农民皆知的热线电话——“12316”、农业科技服务热线“8162283”和植保咨询热线“8162519”。这些电话有专人值班,随时为农民解疑释惑。此外,当地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还尝试利用“QQ视频”为农民答疑。

  据河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夏粮生产期间,全省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农民540多万人次,下派技术人员1.4万人次。全省麦田春季中耕5319万亩、追肥6940万亩,分别比上年多1200万亩和1900万亩,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

  经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到今年3月底,河南省小麦一二类苗占到麦播面积的87%,较2月初提高近5个百分点,小麦生产总体恢复正常。4月中旬虽然出现了全省范围的降温天气,但由于应对工作及时有效,170多万亩受到不同程度低温冻害影响的小麦,苗情也大部分得到及时转化。

  在抓好小麦苗情转化的同时,河南省还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截至3月底,全省今年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位,共向农民兑现两项直补资金78亿元(含县筹集资金),1930万农户受益,亩均补82元,成为全国较早完成种粮直补兑现工作的省份。此外,河南省还将中央新增7.5亿元农资综合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农田防灾抗灾能力。

  重粮固本富中原

  河南省以占全国1/16的土地产出了占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取得了粮食总产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的巨大成绩。河南占全国1/4强的小麦产量,不仅养活了全省近1亿人口,而且每年还输出原粮及制成品300亿斤。这一成就,可谓河南人民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一个现代神话。那么,神话是怎么创造的呢?

  河南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将其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是全省粮食连续多年稳产增产最重要的原因。在推进中原崛起、实现快速赶超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新一届河南省委更是明确提出决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各项重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稳定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河南粮食生产的成就,得益于科技的支撑和提升作用。数据显示,2004年河南夏粮平均亩产681斤,居全国第一;到2010年,河南省夏粮单产增加到776.6斤。短短6年时间,夏粮单产增加了近百斤。这当中,蕴藏着科技工作者对粮食的情感、对农业的贡献。

  河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河南省选育了郑麦9023、郑单958等一大批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新品种,并重点推广了机耕深耕、种子包衣、配方施肥、旱作栽培等关键耕作技术。截至目前,河南的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小麦品种经过9次换代,平均亩产已由1949年的不足百斤增加到目前的接近800斤,增长了近10倍,小麦良种对小麦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达40%,位居全国第一。

  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河南粮食持续增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河南省围绕“农”字做文章,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粮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增效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种粮比较效益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河南省另辟蹊径,近些年大做粮食产业文章,不断拉长以粮为主的农产品产业链条,“从中原粮仓变国人厨房,从国人厨房变全球餐桌”。近年来,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初步实现了由“卖原粮”到“卖产品”、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

  据河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河南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4,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年产值达4000多亿元,居全国第二位。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产量居全国首位。粮食制品加工业、肉制品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水果蔬菜加工业、油脂业、烟酒休闲食品业等成为六大优势产业。全省6000多万农民人均从农业产业化中收益近2000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记者于振海李钧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