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6月玉米“死而复生” 然前途未卜走势飘摇

2010/7/2 15:09:59 来源:慧聪网

6月仍是多事之秋,从月初的拍卖细则再度修改,到月中的中央储备玉米拍卖及销售专项检查,再到月末的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对玉米市场的压制清晰可见。面对国家的隐行“武器”,大连玉米期货也只能节节败退,惨淡跌至四个月低点。就在此时,高温干燥的天气成了市场的“救世主”,多头依附这根“浮木”得以暂时露出水面透气,然而变幻不定的“浮木”又能够支撑多久?

    政策压力排山倒海而来

    尽管大连玉米期货已经下跌半个月的时间,且玉米现货价格也逐渐回落,但是进入6月份,国家压制价格的调控政策依然不断出台。6月4日,国家对玉米拍卖细则进行第三次修改,将《国家临时存储粮食(东北玉米)竞价销售交易细则》中规定的履约保证金由50元/吨调整为100元/吨。自2010年6月11日执行。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垫付更多的资金,而国家在监督和调控参与企业上也有更多空间。

    政府打压囤积玉米,并限制玉米加工厂在周度国储拍卖中的出价,此举也是部分抑制价格的努力。而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拍卖也继续进行,甚至中央储备玉米也开始供应市场。6月7日政策公布,6月11日国家继续进行临储玉米拍卖,并开始投放中央储备玉米。

    政策的效果显而易见,6月11日东北地区玉米拍卖成交率仅为60.4%,为政府致力于抑制国内价格以来数量最低,平均价格为每吨1,592-1,670元(233-244.5美元),亦低于上周拍卖的均价1,679元。很多饲料厂表示不愿增加采购,他们选择在本周政府释放国储玉米后观望价格走势。

    6月共进行4次临储玉米拍卖,而成交比率均未超过70%,不复之前火爆成交的局面。天富期货分析师郑伟表示,中央储备、09年玉米投市交易,表明国家稳定玉米价格的决心;但另一方面,09年玉米收储仅为60余万吨,后期国家能否有足够的玉米供给拍卖至新粮上市,令人担忧,后期临储拍卖情况需持续关注。

    政府似乎不打算给市场喘息的机会,继上述政策出台后,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政策性粮食销售的专项检查通知,通知称,为贯彻国家粮食调控政策到位,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政策性粮食销售专项检查,其中包括重点检查2010年4月13日以来参与东北地区临储玉米竞价销售的购买企业和有关承储企业,国家此举在于打击囤粮以及故意哄抬价格的市场行为,玉米价格因此出现下跌。

    6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消息,取消钢材、酒精、淀粉等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于7月15日开始实行。酒精、玉米淀粉等出口退税的取消或将影响到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玉米需求的减少。银河期货分析师孙禹表示,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凸显国家结构调整的决心,由于国内价格上涨等因素,中国饲料厂商和企业已开始从美国进口玉米。取消部分农产品的出口退税,有助于抑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