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这两位女士都被卖饮水机的“”了忽悠

2010/7/6 15:54:08 来源:网友

     市民邹女士被人“忽悠”,花2000元买了一台饮水机,还写下一张1800元的欠条。事后,她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近日,邹女士经过十字街,路边有一展台在展销过滤饮水机。这时,一位自称姓于的工作人员将她拉住,说公司正在进行饮水机推广活动,还“送优惠、送礼品、送大奖”,“现在买才3800元,很划算的”。邹女士说家里有饮水机,不会再买。于某便拿出一份表格,让邹女士填上自己的详细资料,说公司搞活动,会抽出30人赠送饮水机。邹女士想填填资料也没太大关系,为了快点离开,就照做了。

  6月24日,邹女士接到那家公司电话,称她没有入围免费赠机名单,但为了感谢她对公司的支持,如果她购买饮水机,公司将赠送食用油和生活用品,并且组织购买者外出旅游等,希望她带身份证到公司办理手续。

  有些心动的邹女士到了位于南环路的那家公司。于某及公司其他年轻人又不停地向她推销饮水机。邹女士禁不住软磨硬泡,带着于某回到家里装上饮水机。结账时,她发现钱不够,于某叫她去银行取,当时付了2000元,邹女士还写下了一张1800元的欠条。

  邹女士随后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个亲戚,并打算把饮水机送给她,亲戚一听便分析说她可能上当了。这时邹女士才清醒过来,仔细看了看新买的饮水机,发现外形比较粗糙。她回想起当时交钱、写欠条的前前后后都是迷迷糊糊的,说:“我感觉被他们绕了进去。”

  25日,邹女士来到该公司,要求退货,双方发生了争执,邹女士报了警。

  市公安局治安巡逻特警支队110警务大队接警后,到该公司处理此事。民警看到,该公司租用了两间民房,摆有几张桌子。当民警要求公司人员拿出正规发票时,对方支支吾吾。经过民警调解,该公司人员来到邹女士家,取回饮水机并退钱、交出欠条。

  民警提醒,市民消费时最好选择正规商场,遇有强买强卖行为以及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报警,避免被“忽悠”而遭遇不必要的损失。

  一个被哄去听产品推荐,数次不得脱身

  本报讯(记者韦鸣飞通讯员胡思进)去参加一个活动便能得到一台饮水机,这样的“好事”到底有没有?近日,市民秦阿姨被一名年轻小伙子以这样的“邀请”参加了一个活动,但结果是饮水机没有得到,还白白耽误一个上午时间。

  6月26日下午,秦阿姨在市屏风市场附近购物,一个小伙子热情地邀请她去参加一个活动。小伙子说,他所在的公司组织了一个产品推荐会,邀请一些客人去做市场调查。参加活动的前20名市民将获赠一台饮水机。

  6月27日,秦阿姨一早便按时到达了年轻小伙子说的大厦。一进门,秦阿姨发现房间里已经坐了20多名年纪和她相仿的老人。而且每个老人旁边都安排了一个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都以“先来者”的身份向老人介绍产品。

  秦阿姨进门不久,便有人将大门关上宣布开会。台上有一名被称为“专家”的中年人开始信誓旦旦地介绍起他们公司饮水机的功效来。他说,他们卖的饮水机是广东一家全国知名的公司所出产的,产品能产生一种负离子,将酸性水变成弱碱性的水,饮用后有助于睡眠。

  “专家”一直没提免费赠送饮水机的事,反而推销产品,说他们的饮水机市场售价5000元,在场的老人如果要买,可以优惠2000多元。此外还可以享受公司会员的待遇,隔一段时间可以获得免费旅游等回馈。然后,“专家”便开始派发会员表,让大家填写入会申请。

  秦阿姨觉得不对,想马上离开。但在大门前被一名保安打扮的人阻拦,说是“会议期间不能外出”,一连几次,秦阿姨都被挡了回来。最后,秦阿姨和一个老人说已交了表格,想下去取点钱才获准出门。

  事后,秦阿姨认为她遇到的可能是一个传销组织。记者7月1日从市工商局象山分局了解到,象山分局已经介入对此事的调查,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不能将此商家的行为定性为传销,但是这样类型的产品推荐会有欺诈消费的嫌疑。

  该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民在参加类似的产品推荐会时,要注意了解产品的全面情况,不要听信商家的一面之词。如果产品的确具有医疗效果的话,产品介绍中必须包括卫生等权威部门出具的证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