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四条腿”走出南昌新农业

2010/7/9 14:49:21 来源:网友

    大洲村农民熊一林是新建县的种田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他向当地村民承包了1万亩水稻,集中起来耕作。而不少当地的村民,就在他的这家“农字号”公司里上班,成为了农业产业化工人。
    在南昌,像熊一林一样的种田大户已经有十多位了,他们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聚集农田,建立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以及科技化的经营模式,推动南昌农业与市场挂钩。
    10年来,南昌农业立足资源重组、产业升级、市场化引导和产业链的带动,形成了8大农业主导产业集群,构建了独具南昌特色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特别是,近年来南昌的工业和城市化一路走强,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原来的农业大市已变成了农业强市。

  A产业发展
  10年粮食产量增长近五成
    10年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及工业化的推进,南昌工业比重由2000年的45.5%扩增至2009年的55.4%;而南昌农业比重由10.9%下降到6%,但南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却由2000年156.12万吨,增长至2009年的229.21万吨,10年间增长了近五成;农民年均收入由2390元增长至6296元,10年翻了1.6倍。
    工业的发展没有影响农业,农业的比重降了,但农业的质量却提高了,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
  【特写镜头】
    卢森,南昌蒋巷镇农民,2008年把9亩水稻田转租给了江西国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水稻种植基地,自己成为了基地员工,在家门口当上了农业产业化工人,原来插秧、整田、施肥、施药依靠人力的劳累已经没有了。而且,他的两个孩子也被解放出来到城里去开店或打工了。仔细一盘算,他一家的年收入可接近10万元。
    将分散的土地集聚起来经营,国旺水稻种植基地目前有9000亩水稻,分成5个作业区,全部建成为“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排灌分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原先单亩水稻产量单季不足350公斤,现在已增长到单季亩产500公斤以上,比以往分散式种植超产40%。收割时,卢森和伙伴们操控着收割机、拖拉机、烘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水稻从收割到烘干、再运抵仓库仅需3个小时,卢森用1天可以完成以前1个星期的工作量,生产效率比分散式种植提升了60%以上。
  【背景解读】
    2000年起,南昌先后出台《南昌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若干措施》、《南昌市农业产业化“双百”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的政策。至2002年南昌农业产业化协会成立,南昌全面启动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工作,农业产业开始由粗放型传统农业向集约型、高效型和现代型农业大步迈进。
    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过程中,南昌牢牢抓住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松。从2007年始,南昌每年财政投入10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集约化与科技化的发展。同时,开工建设了16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总额9.52亿元,以此全面提升南昌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和带动效应。
    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使土地相对集中。截至今年上半年,南昌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5家,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