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农产品“炒风”特别盛(2)

2010/7/16 15:42:16 来源:农产品加工信息网

  C》》 两个月搏回一倍收益

  价格疯狂背后的原因很相似,大蒜、绿豆、蚕茧的背后,都闪烁着游资的身影。

  常年在吉林洮南市做绿豆生意的浙江批发商王先生说,去年东北地区绿豆减产导致全国货源趋紧,不少批发商都灵敏地嗅到了商机,纷纷在原产地大量收购、囤积,这使得绿豆的价格在短期内涨得飞快。“不少游资可能来自其他行业,一些炒家从3月到5月两个月时间就搏回超过一倍的收益。”

  “蚕茧收购价高了,周边一些村镇的茧贩子又现身了。”董魁富说,前几年行情不好,养蚕的农户越来越少,不少桑地被毁,蚕茧产量下降;就算这样,蚕茧价格上涨幅度远远超出了农户预期。

  “全国蚕茧产量只有70万吨左右,生丝产量只有9万吨左右,即便按目前28万元/吨的高价计算,生丝市场只有200多亿容量——太容易被炒作了。”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表示,看到价格高企,不少久未露面的茧贩子一拥而上,竞相抬价;等蚕茧难卖的时候,他们又销声匿迹。

  回顾此番农产品的疯狂涨价,在产业链条上,农户几乎没有赚头;原产地的供货商也只赚了小头;投机炒家赚走了大部分的利润。

  “受国家调控政策打击而抽身的资金涌向包括大蒜、绿豆甚至玉米在内的农产品,这部分游资放大了不利天气带来的影响,使得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反常的上涨。”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从“蒜你狠”到“豆你玩”,游资在上半年成为推动一些农产品“天价”的原罪。

   D》》 “囤积居奇”可能受罚

  农产品的疯狂除了不断搅动市场上消费者脆弱的心理,它所带来的通胀隐忧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困扰宏观经济的难题。面对上半年农产品的疯狂,政府也伸出了调控的“拳头”。

  5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声明:将抑制个别品种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严厉打击借干旱、低温、暴雨等异常天气因素炒作,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行为。

  7月1日,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三部委通报了几起农产品价格操纵事件,违规经销商被相关价格主管部门处以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处罚。

  但是,这些看似严厉的政策仅在实施之初使得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一度平稳,但“平稳”相当短暂。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6月18日以来,大蒜价格又现涨势。截至7月4日,全国大蒜价格累计涨幅又已超过7%,这消息似乎出现得太快了。

  政策调控正在遭遇难题。通过农产品涨价让农民合理增收是既定方向,但由于热钱游资的投机炒作,上涨的利益空间却极少由农民享受,农民增收与农产品涨价脱节严重。

  各部委的政策,只是找出几只替罪羊,打几个无关痛痒的投机分子出出气很容易。但真的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同时抑制游资的疯狂吗?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