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国标允许”也应让消费者有知情权

2010/7/20 13:03:08 来源:新华网

   三聚氰胺的魅影还没完全从生活中消失,特丁基对苯二酚、二噁烷、香米香精等化学物,上周又接连闯进我们的生活。这一连串陌生的名字,是从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食品和生活用品里发现的,比如麦当劳、洗发水、香米等。

    比发现这些东西更让人震惊的,是有些东西原来已经作为一种行业秘密,存在了十几年,而消费者也就在被欺瞒的状态下,吃了或用了十几年。而比被欺瞒了这么多年更让人生气的,是这些秘密大白于天下之后,多数生产商不是选择道歉,而是异口同声地自证清白。

    各种国内的、国际的甚至他国的标准被拿出来,以证明微量的添加有益无害。化学添加剂就这么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知道,原来各种看起来很美味、闻起来很香的东西背后,还有着各种让人谈之色变的名字。只是,在偶然的媒体曝光之前,没人觉得,消费这些东西的公众,对这些有意或无意的添加物,还有着知情权。

    企业和舆论的几轮交锋之后,才是权威部门姗姗来迟的调查。我们信任国标,信任国家的监管,但现实让这种信任越来越打折扣。比如真功夫进口排骨里的异物,如果不是内部会议资料的曝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从该告诉我们这些的部门口中,知道这些早就该知道的真相?

    不论是国标允许的特丁基对苯二酚,还是国标不管的二噁烷,抑或是国标禁止的香米香精,都已经被我们消费了这么多年。我们无可奈何地接受这种“化学生活”,竟发现国标也在向现实退让。在生乳行业,国标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一夜倒退25年,从不少于2.95%降到2.8%。

    本应给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筑起铜墙铁壁的国标,不是本着对食品安全零容忍的态度,成为指导企业生产的高标准,而成了迎合现实的权宜之计,于是,“国标允许”也越来越成为一些企业逃避舆论指责的借口。降低成本向低标准看齐,不仅是企业道德的沦丧,更是国标本身需要调整思路的明证。否则,公众生活中挥之不去的化学品,还要存在多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