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近千家网上药店“处方药”随便售

2010/7/20 15:32: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段时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连曝光了多批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药的网站,同时强调任何医疗单位和医学研究机构在网上销售药品都是违法行为。据悉,这些网上非法药店宣传的医疗单位和医学研究机构都是虚假伪造的,在网上销售的药品是没有经过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

  市民反映:网购药品却遇山寨产品

  昨日,市民张小姐打进商报新闻热线反映称,“不是说网上药店不能卖处方药吗?怎么这个网站还列出了一些处方药啊?”业内人士提醒:在互联网上购药要慎之又慎。消费者应该养成正确购买和使用药品的习惯,应从保护自身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和购买药品。不要轻易从综合性门户网站链接的销售“药品”的网站以及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可以销售“药品”的网站上购买药品。即使要在网上买药品,也要选择合法正规的企业网站购药。

  据市民张小姐介绍,由于父亲患有高血压症状,随后,她便在网上查看治疗高血压症状的药品以及医院,在一个不知名的网站上发现一条信息,内容如下:最专业最有效治疗高血压症状,医生是由上海资深教授主治治疗,其药品更是比市场价格便宜优惠。“该药的宣传网页上,不仅有‘政府官员’、‘权威专家’、‘患者’现身说法,还有所谓‘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诱人宣传。”张小姐说,看完此网页后,她便心动地按照网站提供的账号汇款邮购到这种 “神奇”的药品,花费近千元。

  张小姐说,以为这个网页上的药品真的可以治疗父亲的高血压症状,但是令人气愤的是,此药品根本就是山寨产品,打着最专业、最有效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张小姐称,花钱是小事,但是这种骗人的伎俩实在是太高明了,在此,希望广大市民不要轻信网上药品广告内容,谨防上当受骗。

  记者调查:网上购药广告蜂拥而至

  昨日上午,商报记者在淘宝商城引擎上输入了“药店”,点击搜索出近千家“网上药店”。随便打开几家网络药店,各式各样的药品广告蜂拥而至,如,小儿尿床贴、晕车贴、减肥药品、烧伤药品、腹泻药品、消炎药品等类的尤其多。其价格多在20元到1000元。

  随后,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米非司酮”“阿莫西林”等处方药,该网站迅速弹出相应的药品,其中光阿莫西林就有18种剂型和规格,最低仅2元一盒,最高超过20元。尽管这两种药都属于处方药,但是购买流程同非处方药一样。

  在网站指导下,记者进行了注册,然后将需要凭借处方购买的阿莫西林、米非司酮等药品顺利放入了购物车中。根据提示,购买者还能选择多家快递公司送货上门。

  市民态度:网上药品不放心

  作为广大消费者的市民对网上药店是怎样看的呢?市民小李告诉记者,眼下时兴网购,吃的、穿的、用的,最近又兴起网购药品,药品不比吃的、用的、穿的,没有在医生的主治下,胡乱服用,万一产生了副作用,那是相当危险的,网购药品,她从不买账。

  网上的药品多为山寨产品,花钱是小,万一吃出危险,那可损失严重,这可不能拿生病来开玩笑,要买药品,最好还是去医院让医生诊治随后开药。市民方先生说。

  和方先生有同感的还有张先生。张先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企划经理。他喜欢和销售员面对面地交流购药。他说:“买药品,一定要面对面打交道才放心。”

  部门说法:网上药店监管困难

  据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员介绍,我国从2005年开始批准药品在互联网上销售,到目前仅有27家药店获得此经营资格。

  互联网药品打假仅靠药监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比较弱的,还需要电信等部门的合作才能取得成效,否则即便曝光了,网站仍在开,假药仍在卖,对消费者的危害仍在。所以,他们认为网上药店现在还不成熟,很难进行监管。

  该工作人员说,在互联网上购药要慎之又慎,不法分子通常是利用消费者“有病乱投医”的心理,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应该养成正确购买和使用药品的习惯,应从保护自身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和购买药品。不要轻易从综合性门户网站链接的销售“药品”的网站以及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可以销售“药品”的网站上购买药品。即使要在网上买药品,也要选择合法正规的企业网站上去购药。作者:李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