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罚单吓不住“蒜你狠” 行政“药方”时效太短?

2010/7/21 10:31:47 来源:国际商报

    7元~8元/斤,如今大蒜价格又重拾涨势,大蒜、绿豆价格只短暂“被控制”了一下就涨了起来。农产品价格的异动,是职能部门的行政“药方”时效太短?还是因为药力不足难除“顽疾”?

  □本报记者刘昕

  经过一段时间的下浮后,大蒜价格又重拾涨势。日前记者在北京部分菜市场走访时发现,大蒜的单价又跃至7元~8元/斤。

  此时,距离7月1日发改委开出最高100万的4笔哄抬农产品罚单尚不足月,而发改委的《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更是刚刚公布。大蒜、绿豆价格只短暂“被控制”了一下,又涨了起来。

  针对农产品的价格异动,是职能部门的行政“药方”时效太短了?还是因为药力不足难除“顽疾”?

  政策调控只是“一片止痛药”?

  据了解,7月16日,“大蒜之乡”金乡县的大蒜收储价格最高已经到了每斤6.5元。

  山东大蒜经销商陈忠武告诉记者,本来7月初时收购价还在5元左右,但大约一周前,价格一下蹿升了3成。“这只是个收储价,再加上储藏费、运输费以及零售等环节,我们这里大蒜的批发价就要将近7元/斤了。”他说。

  其实,针对包括大蒜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异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多部委5月底就展开专项整治,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此后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逐渐恢复平稳。

  特别是7月1日发改委对炒作农产品的企业开出最高100万的罚单,更是一记重拳直击农产品价格炒作。

  7月13日,发改委又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针对捏造或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拟处罚最高200万元。

  惩处力度加大,本以为农产品价格会因惧于威慑力不再疯涨,但奇怪的是,几乎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三部委重拳打击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的百余家经销商的同时,绿豆价格、大蒜价格再度演绎疯狂。

  作为经销商,对于目前的情况陈忠武也是没有预料到。陈忠武说:“本以为国家调控后,蒜价应该能回到比较正常的水平,谁知又涨了起来。”

  据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6月18日以来,国内大蒜价格又现涨势。截至7月15日,全国大蒜价格累计涨幅已超过7%。从省区市情况来看,9成左右省区市的大蒜价格出现上涨,其中宁夏、河北、陕西、天津的涨幅居前,分别为27.4%、27.3%、26%、22.5%;甘肃、安徽、河南、山东、北京的涨幅在15.9%至19%之间;其余价格上涨的省区市涨幅均在10%以内。

  农产品价格看政策“下菜碟”?

  “职能部委的措施无疑会对价格非正常变动的农产品起到一些作用,但不会对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高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批发到零售,看似层层的价格传导,其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供需关系。

  2007年、2008年大蒜价格的连续低迷,极大地打击了蒜农种蒜的积极性,这也是导致2009年大蒜种植面积比2008年减少30%左右、单位产量减少7%以上的直接原因。记者从我国产蒜重点区域山东省金乡县了解到,金乡今年大蒜总产量为45.93万吨,比去年总产量减少6.71万吨,减幅为12.7%。

  在高旺看来,用行政的手段去打击一些炒作农产品价格的投机者,可能见效会比较快,但却很难“根除”。

  现在大蒜等农产品价格重新上涨,有评论也在期待“第二只靴子”的落地。那么征求意见稿是否已算更加严厉的政策,还是下一步职能部门会祭出更有力措施?

  高旺表示,即使政府再有动作,估计也是在监测、查处力度方面有所加强,“毕竟也只能是在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下,而且目前的行政手段主要针对炒作”。未来应出台更有深度的调控措施。

  至于农产品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高旺认为,尽管上涨农产品的种类都是区域性种植,在全国消费,但因为是小品种,除却有可能产生的涨价示范作用,应该不会对CPI造成太大压力。

  发改委则表示,随着政府采取一系列加强价格监管的措施,通胀预期明显减弱,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有所减轻,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在3%左右运行,10月份以后将有所回落。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