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统计数据:看不懂如何信得过?(3)

2010/7/23 14:0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然而对于CPI的“不食人间烟火”,广大民众总是感到“体感”压力要比冷冰冰的数字沉重得多。

  数据让人“看不懂”,如何使人“信得过”?

  如何避免公众对数据产生误读,提高数据的公信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志刚认为,统计数据应该更加公开透明,“统计数字怎么来的,原始数字有哪些,只有都公布了,大家才会知道你是不是有道理”。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也认为,能公开的数据尽量都要公开。

  两个不同的部门,数字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我相信各有各的道理,郭志刚说:“但道理是什么,需要说清楚,要不怎么让人相信你呢?”
 

  不仅要公布基础数据,郭志刚认为,要通过实事求是的工作来避免统计上的问题,并且不能总公布一个简单的结果,真正要说服人,就需要一个说明。“国外原始文件有一尺厚,不怕别人问。但我们做得比较粗。”

  据了解,从国际经验看,统计数据的发布并不仅仅是一连串数据的公布,更应当包括数据的来源、方法、意义和适用范围等的公开。发达国家统计机构在发布数据的同时,往往提供详尽的数据来源、生产过程、适用范围。

  如果把统计数据看作是产品的话,理应有着详细的“说明书”。缺少“说明书”,数据的使用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对数据的误读难以避免,甚至会影响数据的公信力。

  统计数字的公布是为了让民众获得对宏观情况的更直观印象,它可以并且也应该和个体感受略有出入,然而过分的差距则会极大地伤害数据本身的公信力。将会公布统计数据的部门也应该尽量统一参数和标准,否则出现的偏差总会给人一种“盲人摸象、自说自话”之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