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谁“动”了我的“粮价”?小麦等农作物“涨”声一片

2010/7/26 8:43:42 来源:网友

  7月14日下午4点,小暑已过,天气燥热。望着家里堆放着的上千斤小麦,渝北区茨竹镇的村民刘小琼对着老公不停嘟囔:“这次别再急着卖了。上次你就卖亏了。”丈夫吴启富不服气地说:“谁知道小麦价格涨这么快。当初还不是你催着我,说什么今年的价格比过去已经涨了不少。”

  如今,重庆的夏粮收购热火朝天。只是,像吴启富、刘小琼这样观望犹豫、待价而沽的农户越来越多。

  “涨”声响起来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低粮价政策,再给农民各种补贴,因而小麦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不温不火。进入2010年,这个沉寂已久的市场终于响起一片“涨”声。

  7月初,重庆市物价局公布了《上半年重庆主要农作物价格运行情况及后期走势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市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平均收购价格一路上行,水稻平均收购价为1.88元/公斤,小麦1.78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7.18%、9.03%,其中玉米价格涨幅较大,平均收购价格为1.91元/公斤,同期相比上涨25.94%。

  在小麦主产地河南、山东,国家粮食收储的头号主角———中储粮不得已悄然停止收购小麦。“此举意在为市场降温,平抑小麦价格。”公司负责人透露,在新麦上市价迅速“破一元”之时,中储粮不得不暂时退出眼下这场日趋火爆的争购。

  粮食价格的上涨效应在资本市场被进一步放大。金健米业、北大荒、维维股份等粮油题材股票不断冲击涨停板。金健米业更是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抛出房地产业务,专攻粮油市场。

  20年前,包娜娜的一曲《掌声响起来》唱遍大江南北。这一会“涨”声响了起来,但不知是否真能“我心更明白”?

  多重因素推粮价升高

  对于粮价上涨的原因,市物价局负责人分析说,我市上半年主要农作物整体上涨与气候异常有一定关系。去年下半年西南大旱,多数地区都是重旱或特旱级别,加之今年年初我市出现冷冻多雨的异常气候影响,增加粮食减产的预期,导致部分农作物价格上涨。

  国家统计局7月12日发布的公告也印证了“恶劣天气致夏粮减产”的说法。

  根据对夏粮主产区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统计,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310万吨(2462亿斤),比上年减少39万吨(8亿斤)。这也是中国7年来首遇夏粮减产。 

  重庆大梁粮油公司总经理郑源称,除了天气原因,劳务成本、种苗价格的上升,也抬高了夏粮收购价格。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化肥、农药都涨价了。按1亩小麦计算,肥料大约300元,农药40元,种子大约30元,水电费100元,播种15元,收割50元,累计1亩地成本535元。而1亩大约收800斤。“要还按往年1元/斤的收购价,1亩小麦净收入260元,农民还能有什么积极性?10%的涨幅,也就差不多抵消了化肥、农药增加的成本。”

  “此外,过去只有中储粮一家收购,今年政策放开了。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以及益海嘉里等外资企业都进入了收购市场。竞争让农民的选择更多,有了‘价比三家’的可能。”郑源这样说道。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