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受成本等因素影响 斗门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2010/8/3 11:02:36 来源:珠江晚报

    进入到8月,斗门产的泰国笋壳鱼价格已涨到了83元/斤,比去年同期的36元/斤增加了一倍多,同样的,如今售价为21元/斤的银鲳鱼也比去年同期的14元/斤增加了不少。记者昨日从斗门区农产品流通协会了解到,今年斗门不论是鱼类还是虾类,销售价格都较去年有大幅增长,但受自然灾害、饲料和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养殖户的收益增长幅度却不大。

  水产品价格不断攀升

  虽然水产品价格受季节、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很大,但斗门区农产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黄锦忠认为,水产品的价格总的来说是在不断攀升的。

  像3斤重的鲜活白蕉海鲈,去年7月的价格为11元/斤,中间虽然有一些价格波动,但到了今年7月就达到了12.5元/斤。这个涨幅看起来并不大,但由于海鲈的亩产量都在万斤以上,因此,养殖户单是一口面积在七八亩的鱼塘,纯收益就可增加约10万元。

  价格涨幅最大的莫过于杂交笋壳鱼了,当前的市场价约75元/斤,比去年7月的28元/斤增长了167.9%,其他的像鳙鱼、桂花鱼、鲮鱼等鱼类的价格也有相当幅度的增长,即便是最普通的四大家鱼平均每斤也增长了约1.5元。此外,南美白对虾、罗氏虾、肉蟹等水产品的价格也都涨了不少。

  饲养成本高成涨价“推手”

  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人工成本增加、塘租增加等是水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斗门农产品流通协会曾做过调查分析,他们发现,如今每斤白蕉海鲈售价增长的1元中,约有0.7元属于增加了的成本。

  “从全局来看,养殖户还是有钱赚的,但赚的不会比往年多太多。”黄锦忠说。

  除了成本原因,自然灾害等也是水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像笋壳鱼价格翻着筋斗上涨的情况,斗门区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朱建洪解释说,这主要在于去年10月下旬以来的多次寒流所致,当时许多养殖户来不及给畏寒的笋壳鱼鱼塘搭起大棚,导致珠三角地区有大量笋壳鱼死亡。曾有一位在乾务镇养殖上千亩笋壳鱼的养殖大户诉苦说,一场寒流就使他减产了三分之二。

  望减少流通环节成本

  水产品出塘价已一涨再涨,再经过中间的流通等环节,最终摆到市民餐桌上时价格又高出许多。

  “饲料价格我们控制不了,人工工资我们也只能随行就市,但在全市的层面来看,还是有给养殖户减负的可能的。”斗门农产品流通协会一位负责人说,比如减免鲜活水产运输车辆的路桥费就可以使市场上水产品价格有所降低。

  据了解,减免鲜活水产运输车路桥费并非没有先例,如2001年至2003年,我市对水产流通大户购置水产运输车辆补贴了264万元,2002至2007年间,我市对水产运输车的路桥隧道费实行全面减免的政策,从2008年起,减免20%的路桥费,而到了今年,则没有任何减免了。

  据介绍,斗门目前水产养殖面积有19万亩,产值28亿元,占到全区农业总产值的80%。去年,全市在斗门区农产品流通协会登记的水产运输车有824辆,按每辆车每年免收3000元的路桥费来计,就可以省下约250万元,这使得水产品流通环节减少成本,最终受惠的是消费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