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国际麦价飙升触动了谁的神经

2010/8/4 10:56:35 来源:金融时报

  就在国人还在为“豆你玩”和“蒜你狠”而烦恼的时候,近日来国际农产品市场也是波澜迭起。由于多个主产区遭遇旱涝灾害,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小麦价格自6月以来持续飙升,目前处于22个月以来新高点上,更呈现出50年未见的强悍上升走势。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回想起两年前那场令人心有余悸的全球性粮食危机——历史是否会重新上演?农产品价格上扬对脆弱的全球复苏意味着什么?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又应如何调整自身以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本月3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农产品价格波动虽来势汹汹,但其成因不同于上一轮上涨,预计影响也会相对小一些。不过,陈凤英认为供求紧张的情况仍有可能会出现,并有可能通过多个渠道加大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需要引起密切关注。

  自然灾害成价格飙升主因

  继前一日美国交易时间创出每蒲式耳7.1125美元的2008年9月以来新高后,本周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9月份交割的小麦价格延续其连续第六个交易日的上涨,截至记者发稿前,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上涨0.6%至6.975美元,较之6月初已累计上升了62%,上个月更出现了自1959年以来的最大幅度、最快速度上涨。而在这一轮小麦价格亮丽上扬的背后,是以俄罗斯为首的多个主产区传来的因灾减产消息。

  过去5周里,受一百三十多年不遇的严重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全球小麦产出大国俄罗斯的部分重灾区出现了半数农作物绝收、剩余作物产量预计减半的现象。据俄罗斯谷物联盟预计,今年俄国内小麦产量可能要较此前预计的8100万到8500万吨降至7200万至7800万吨之间。该联盟8月2日称,预期俄今年小麦出口将下降到1500万吨,较上一年的2140万吨缩减超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其邻邦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小麦产区亦出现大面积减产,而这两个国家去年分别产出小麦2090万吨和1700万吨。数据显示,每年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小麦中,有18%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

  独联体国家小麦的大幅减产极大地加剧了市场上对于今夏小麦供应紧张的担忧,而来自其他几个小麦主产区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目前,雨水过量的加拿大、持续干旱的欧盟国家以及出现蝗灾的澳大利亚都面临小麦减产的危险,而这些因素无一例外成为推高小麦价格走势的砝码。有分析师预测,如果投机者乘虚而入,预计本轮小麦期价有可能会上扬至每蒲式耳8.5美元。

  陈凤英认为,以小麦为代表的本轮农作物价格波动与2007年至2008年那一波上涨原因不同。这一次主要是因为自然灾害导致减产,引起供应紧张的担忧。其间虽不排除投机因素,但相对程度较轻。“欧洲有债务危机牵制,美国已开始着手加强对衍生品和对冲基金的监管,预计投机活动会有所收敛。相比之下,目前游资较为充分的新兴市场国家更需要警惕投机风险。”她说。而上一轮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投机因素更为普遍而明显,且当时存在乙醇等生物燃料与粮食争抢农产品原料的特殊需求因素,这种现象在目前发展第二代和第三代生物燃料的阶段已有所减弱,因此近期出现因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引发粮食危机的可能相对较小。但她同时指出,作为食品原料的农产品,其供求关系趋紧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仍然不容小觑。

  三渠道影响全球复苏

  作为与能源、矿产等并列的国际大宗商品,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首先触动的可能就是通胀管理者的神经,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疲弱且仍然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的当下。陈凤英认为,在投机力量不过度介入的前提下,经由农产品价格传导的通胀压力可能相对有限,不大会改变目前全球CPI总体保持低位的现状,加之全球经济今年出现了前高后低的走势,预计退出措施仍会推迟。不过,她强调密切关注农产品价格走势和经济复苏动向仍然十分必要,因为根据6、7月份欧美股市反弹的表现,全球经济不排除在3至6个月后再次呈现旺盛复苏。若事实果真如此,则需要警惕通胀风险。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