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达能第五“退” 蓄谋已久还是无奈之举?

2010/8/4 17:06:44 来源:红图食品网

     近几年,达能在中国频繁上演“分手戏”,陆续与光明乳业、梅林正厂、蒙牛乳业分道扬镳,在2009年又离开长达13年的合作伙伴娃哈哈集团。距离这对曾经被誉为圈内的“模范夫妻”离异不到一年之久,达能在中国又开始上演第五“退”。7月28日,法国达能宣布退出汇源果汁,以每股6元的交易价将其持有的全部汇源果汁22.98%的股份出售给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交易总价为2亿欧元。

     对于达能的此举,媒体和业内人士表现得出奇的平静,似乎有“意料之中”之意。和几年前炒得沸沸扬扬的“达娃之争”相比较,达能和汇源的此番的分手冷寂得有点让人不适应。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09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方案被否后,达能就表现出与汇源“分手”的迹象。当时,达能撤出了部分留任汇源的工作人员,而且,在寻找接盘手方面表现得尤为积极。只是碍于当时收购案被否后汇源股价一度跌落,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达能在欧美市场表现欠佳,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接盘手。

     在今年的6月份达能首席执行官范易谋在法国接受内陆媒体访问时曾表示,达能将改变在华投资策略,或将以独资的新姿态鏖战中国市场,主打鲜乳制品、水饮料、婴儿营养品和医疗营养品四大板块。范易谋这一近乎“直言”而非“暧昧”的表态更加证实了业内之前的猜测,使得达能的“留”与“去”更加明朗。

     据有关资料显示,达能自1987年在广州建立第一家合资乳企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中国建立了20多家加工厂,而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属于独资企业。这恐怕不是偶然,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达能在华投资方向或者说是路径早已十分清晰。据媒体消息2009年达能从娃哈哈集团获得一笔不菲的分手费,数额高达30多亿;同样的,如果可口可乐成功收购汇源,达能将从中套现41亿港元。按照这个思路推测,达能在中国频演“分手戏”,并不排除其在“套现”的可能,因此,达能与汇源的“分手”也应是必然的。

     另外一种观点是达能与汇源的分手是出于无奈之举。一组来自达能集团的数据显示,目前达能的负债率高达2.7倍,伴随着2007年达能以123亿欧元收购荷兰食品生产巨头纽密科之后,达能已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另外一组来自于达能集团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达能净利润下滑十个百分点,这使得达能急需通过筹资缓解公司财政压力。而就在本月的25日,达能集团对外宣布将通过配股发行筹资30亿欧元以减少公司债务,就在3天后的28日,这对曾经走过4个春秋的合作伙伴宣告分手,舆论指出达能的这一动作是迫于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而作出的无奈之举。

     对于此举,达能的解释是为了“集中发展以天然矿泉水和天然泉水为主的饮料业务”,达能的解释并不完全尽如人意。3月份,朱新礼在京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推出汇源全新碳酸系列饮品“果汁果乐”,与汇源50亿高调进军碳酸饮料的姿态相比较,“果汁果乐”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熊市”。因此,在笔者看来,达能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候选择退出,不管是出于战略发展需要还是缓解债务危机考虑,都有“釜底抽薪”之嫌。(黄立芳)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