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天津市平均菜价三年涨了60% 调查涨价背后推手(2)

2010/8/6 10:40:18 来源:北方网

    菜价都在涨 为什么呢   

    原因 1   中间商倒手层层加码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天津红旗农贸市场,来自河北的菜贩老李刚刚卸完一车山药,准备找个阴凉地休息。对于目前天津菜价上涨的情况,老李对记者说:“这是全国性的,不仅仅是天津一个城市。”而在导致菜价上涨的原因中,中间商倒手环节多,则扮演着给蔬菜价格“加码”的重要角色。

  以黄瓜为例,农户从田间收上来后,通常会卖给蔬菜收购商,然后收购商再运送到当地的农产品物流园,随后物流园会统一发货,配送到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最后菜贩再从批发市场进货,作为零售终端出售给消费者。依此可以看出,一斤黄瓜从农户到消费者手中,要很多环节,多次倒手,中间环节的层层加码自然会推高菜价。

  原因 2   油价上涨运输成本高

  据老李介绍,近年来,不断上涨的汽柴油价格造成了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增加,而且这些因素是无法避免的。此外,雨雪天气也会导致道路不通,直接导致蔬菜运输成本的提高。“从今年开始,河北的菜就比山东的菜有优势,因为距离天津近,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老李表示,因为夏天气温高,蔬菜在运输过程中,不仅会耗费汽柴油,而且还要在集装箱里放冰块给蔬菜降温,防止蔬菜变质。虽然几块冰看上去成本不高,但平摊到本来也很低廉的蔬菜价格上,就会导致菜价明显上涨。而到了冬天,还要在运输过程中将蔬菜放进塑料泡沫箱里,起到保温的作用,以避免在低温过程中菜被冻坏,而这也会增加成本。

  原因 3   “大棚菜”看天吃饭

  素有“三辣之乡”之称的宝坻区以盛产六瓣红大蒜、五叶齐大葱和优种天鹰椒而享誉全国,同时宝坻也是天津为数不多的蔬菜种植区域。有着10年蔬菜种植经验的宝坻农户马天成对记者说,冬天的传统蔬菜只有土豆、胡萝卜和大白菜,现在冬季市场上的蔬菜品种虽然很全,但都是反季节蔬菜。“而反季节蔬菜都是种在大棚里,而且这些菜都是有生长周期的,受天气影响比较大,今年年初入春后的倒春寒,就让不少蔬菜大量减产。”马天成表示,原来大棚里的茄子3天采摘一次,每次出产1000斤,可今年1月份时,茄子5天摘一次,每个棚只能产800斤。此外,冬天时光照的多少也会影响蔬菜的生长,今年初春持续低温阴雨,光照不足,造成茄果瓜类、叶类蔬菜比往年同期晚上市20多天,特别是3月初出现的冰冻和倒春寒,造成部分蔬菜秧苗冻死,蔬菜减产2到3成。因此,在马天成看来,虽然很多人为囤积因素导致部分蔬菜价格暴涨,但对菜价影响最大的还是天气。

  原因 4   人工费用也跟着上涨

  据了解,今年不仅是种子及农药等成本增加,甚至连雇人的费用也有所上涨,这间接造成了菜价走高。

  “现在都觉得种菜不挣钱,所以大多数壮劳力都去城里打工了,到收菜时,我们只能雇人。”据马天成介绍,往年雇用一名村民帮忙,每天付工资不到40元,今年涨到了50-60元。而到了收菜的旺季时,甚至连这价钱都雇不到人,所以家里的孩子和老人也会帮忙收菜,由于人工费用的增加,每亩地种菜成本也会上涨10%左右。

  除了菜农收菜雇人时遭遇了人工费上涨之外,农产品物流园里挑菜工和装箱工的工资也涨了,“我记得去年这些挑菜工每天的工资是60元,今年涨到了每天80元,而装箱工已经涨到了100元/天,有时还得管饭才行。”马天成无奈地说。

  原因 5   菜农较缺乏种植秩序

  2006年,全国三大芹菜种植基地之一的西安阎良2.1万亩芹菜大面积丰收,但菜价却遭遇滑铁卢,从以前0.9元/斤短期剧降至0.06元/斤,“当时一瓶2元钱的矿泉水就能换30多斤芹菜。”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伟表示,阎良菜农在当年看到往年极高的利润,纷纷新种或扩大芹菜种植面积,多种11000亩,人为增产5500万公斤芹菜,因此造成了供需严重失衡。2007年的大蒜和2009年的大白菜,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往年高利润的菜价势必会造成菜农一窝蜂地追捧种植,而转年的大丰收则会使该品种蔬菜价格一降到底。

  张伟认为,目前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全国性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对各地菜农进行有秩序的种植指导,积极主动应对市场上的菜价变化。此外,有关部门还应杜绝游资对蔬菜的炒作,避免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虚高,损害菜农和消费者的利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