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式炒作遭遇国际粮食减产大势

2010/8/21 9:36:29 来源:网易

    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再到“姜你军”,现在又撞上国际粮食减产的“利好”,炒作土壤实在肥沃。但由于国家对农产品的重视以及打击农产品炒作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警示作用,炒家在炒作过程中变得谨小慎微,且手段开始不断地调整和更新。

  此前,炒家擅于用利益来引导市场主体的选择取向,但也因此致使炒家在炒作过程中对于价格以及炒作进程等控制得并非十分准确。如绿豆价格的过度冲高,就与幕后炒家对于“协作者”、“跟风者”的放任有关。

  之后,炒家开始对炒作作些调整:首先,炒家不再单一热衷炒作小品种农产品,转而也开始在大宗商品方面做准备。不过因为大宗商品涉及面广,所以炒家心理价格涨幅相对较小。

  其次,中国大量进口玉米以及中国国内大宗农产品的相对充裕,给炒家在炒作过程中制造供需不平衡带来一定难度。不过,国际粮食减产的消息,还是减少了炒作的成本,最起码炒作过程中不用自己费力去制造舆论。

  此外,所有的炒作到最后必将重返价值本身。据记者了解,炒作农产品除了受到农作物生产周期的影响外,更受到资金周期的限制,而现在部分产品已至炒作的中后期。


  与炒家接触的过程记者发现,外界看来很神秘的“中国式炒作”,炒家仅把它当作赚钱的一种战术。炒家认为郞咸平对炒作过程总结非常精辟:“大举建仓、控制上游、控制下游、舆论造势、对敲拉高”五个环节,仅此而已。在实际操作中,因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炒家需要统筹全局,因势利导。

  在一轮一轮的农产品价格过山车中,炒家也在时刻紧盯市场、政策的变化。有一些炒家虽然直接参与炒作,但是也在时刻寻找资金新的流向,同时也在质疑中国的定价体系——显然他们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什么时候问题可以解决,什么时候他们应该退出。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 )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