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被“口水”(2)

2010/8/26 15:21:14 来源:新浪网

  质疑三

  “个别厂家”

  添加

  废塑料和

  荧光增白剂

  早在2009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通过对全国一次性塑料餐具的调查时就发现,生产企业大量甚至是全部使用进口废塑料或回收的废旧光盘、废旧发泡餐盒等制成再生料进行生产,有些产品为了掩盖废塑料的杂质,人为加入有毒有害的荧光增白剂以及有毒色母料,甚至在产品上赫然印上“降解餐盒”等字样,产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据知情人士透露,广东省有80%的发泡餐盒生产企业在使用这种废塑料进行生产,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与大型企业。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认为,使用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企业并非“个别厂家”,使用这些有毒有害原辅材料降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成本,早已成为了行业“潜规则”。

  中塑协回应:近期有些个别生产厂家在生产一次性发泡餐具时添加再生料及荧光增白剂,我们谴责这种不顾人民身体健康,不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和销售的行为。但这是某些不法企业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个行业。 本报记者杨滨 D044

  杨滨观察

  “交锋”背后

  记者注意到,有关中塑协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交锋”由来已久,不仅在一次性餐盒的问题上,此前在密胺餐具的安全性上,两家协会也“打过嘴仗”。

  两家协会的网页上显示,成立于1989年的中塑协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一级社团组织,在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指导,是由中国塑料行业及相关行业单位自愿申请组成的。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是2008年7月11日在香港登记注册,协会领导一栏显示“正在更新中”。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曾经是中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后来被中塑协撤销其职务。

  记者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网站上还发现一份《委托书》,该协会委托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纳入生产许可范围的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销售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相关生产企业“进行培训、宣传”。实际上,董金狮就是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记者发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和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的办公地址也是一模一样的。

  学术观点交锋无可争议,但是在针对同一问题特别是人身健康问题上,都是打着“环保”、“替消费者维权”的旗号,中塑协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却总是得出观点相悖的结论。这不仅给从事生产、销售的相关行业带来极大困扰,也让广大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

  在关乎人身健康安全信息的发布上,究竟谁有发布权,谁的信息更真实准确,希望国家权威部门多多“指点迷津”,不要让消费者去判断选择了。 杨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