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郭钦:回应“长江毒鱼”专家还是多点严谨吧

2010/9/1 13:52:00 来源:和讯网

  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的《“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报告显示,在取自重庆、武汉、南京以及马鞍山四市的野生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对此,国内专家回应称: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但野生鱼体内所含的“环境激素”量非常少,市民没必要恐慌;报告声称对人体毒害巨大,有哗众取宠之嫌。

  原谅我实在无法对专家的回应表示出足够的信任,因为这样模式化的用语和回应速度,不像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在详尽认真的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的客观结论,而更像是仓促之间的敷衍和应付。

  公众没有恐慌,而专家的这番回应却有误导之嫌。有毒物质残留在野生鱼体内,纵使现在观察到的一两条鱼体内是微量的,那如何能说明所有鱼体内都是微量的?而对于生活在长江边的人来说,他们一年要吃多少鱼,专家如何能保证,他们吃的每条鱼体内的毒害物质都未超标?而即使每条鱼体内毒害物质都没超标,那一年内所吃这些物质的总和,会不会超标?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的是长期跟踪调查,绝非是国际环保组织的报告一出,专家马上就能给予否认的。

  而专家这番回应更大的危害在于,它还会误导相关地方政府在长江环境治理上的决策——既然专家说对人体无害,那就用不着去管。要知道,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态度,一直就是不出事不治理,现在既然没出事,那可以想见,长江的污染问题就不会引起他们应有的重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