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食品安全宣传周”应常态化、更有趣

2010/9/8 15:20:34 来源:华龙网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宣传周”日前拉开帷幕。宣传周期间,市场监管局将通过派发资料、张贴海报、举办讲座等形式,向企业、市民宣传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同时开展食品安全进超市、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大运工地、进工厂、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9月6日《广州日报》)

  诚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所言,食品安全涉及面广、链条长、环节多,需要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在这其中,政府必须履职到位,但同样需要企业、市民、媒体的全面参与。不能苛求一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就能达到驱动各方面参与的终极目的。

  但仍需强调的是,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看,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从形式上,与以往政府各部门的惯有做法一致,即主办部门将自认为重要的内容梳理出来,通过文本资料、海报、讲座、知识竞赛等载体,主动的灌输给受众(企业和公民)。这类活动的主办部门常常将活动形式、载体的覆盖范围,等同于活动本身的有效性。

  灌输、宣传是一码事,然而有效性则完全不同。任何一个市场调查公司,都不会将传单发放数量,等同于认真阅读传单并接受内容传播的受众数量;网站广告还有有效和无效点击之分呢。另一方面,如前述,官方普法、政策营销等活动,主办方的传播内容、载体、形式,常常与受众需求存在错位,也就是说,即便对食品安全感兴趣的民众,也可能因为政府活动了无趣味而直接过滤。该局工作人员完全可以调查跟踪,传单和海报发放给社区居民之后,会有多少迅速揉成一团、出现在垃圾桶里?

  具体到食品安全的普法宣传、政策营销工作中,市场监管局首先需要将“宣传周”扩展开,配备精干的人力和经费资源,将食品安全“七进”变成一个常态化的工作,而不是一周过去,监管、执法、宣传都悄然消失。

  在此基础上,需要真正按照在深生活民众的人群特征,及各类人群对食品安全政策法律和常见知识的差异化需求,以符合互联网时代受众心理特点的传播手法,开展多层次、复合型的政策营销。譬如,对于在深居住养老的人群,以及家庭主妇人群、以物业出租为主要收入的城中村房东,就应当设计文本简洁、大字体、易于看懂的读本;而对普通的上班族,可以考虑与其经常使用的聊天软件、杀毒软件、互联网浏览器和下载软件的运营企业合作,将食品安全知识内容一点一滴的渗透进上班族的工作闲暇;对食品有旺盛消费需求、高密度消费频率的青少年,不妨法规等知识引入网络社区的互动环节、游戏界面,在不影响他(她)们上网、游戏体验的前提下,真正有效的达成宣传目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