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压榨和浸出孰是孰非再次被争论

2010/9/10 9:28:5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自从我国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食用油国家标准、要求食用油外包装标明生产工艺是用压榨法还是浸出法之后,一些商家就开始把生产工艺当做竞争的手段之一,引发了压榨油与浸出油之间的是非之争。

  有专家指出,尽管国家规定食用油外包装要标明生产工艺是用压榨法还是浸出法,但如果企业用浸出法生产的油加入压榨法生产的油中,消费者也是无法判断的,检验也很难。

  上个月底,国内多家权威媒体纷纷曝光:“国内最著名的山茶油品牌——金浩茶油致癌物(苯并芘)严重超标,达60微克/千克。”而按照国家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在食用植物油类产品中苯并芘的安全限量为不超过10微克/千克。顿时舆论一片哗然,更让人惊愕的是,国家质检部门早在半年前就检测出致癌物超标而未向社会公布。

  工艺不同结果不同

  食用油生产工艺有两种,一是化学试剂浸出工艺,二是物理压榨工艺。这次出问题的金浩茶油就是采用化学试剂浸出工艺,这种工艺在提取油料时,容易将一些未知有害物质一并提出,这次苯并芘就是这样被提取出来的。

  在国标中,所有花生油、大豆(4027,-9.00,-0.22%)油、玉米(1974,1.00,0.05%)油、葵花子油的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法。压榨法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其过程不涉及化学添加剂。从安全与环保上来看,采用物理方法的压榨油较有优势。它能够保持原料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正,但以压榨法生产食用油,出油率低,对原料的利用程度低,加工成本较高。常用于生产花生油。浸出法是采用某种溶剂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再进行高温提取,经过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后加工成成品油。浸出法制油,具有糟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等优势。有微量化学残留,可致癌,而且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铁、锌等营养成分,产油率高,成本低售价也低。

  湖南省质监局一位未署名人士称,“只要是通过浸出法从压榨后的油饼中提炼油品,不管是茶油,还是花生油或橄榄油等植物油类,都可能或多或少导致苯并芘超标”。一时间,化学试剂浸出法难逃罪责。

  有机溶剂残留(六号轻汽油)是至今无法解决的另一个工艺难题。国家标准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8060,32.00,0.40%)每公斤也允许含有10毫克的溶剂残留,而且此前,浸出油也确实爆出不少试剂残留超标的事件。

  压榨和浸出的渊源

  自从我国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食用油国家标准、要求食用油外包装标明生产工艺是用压榨法还是浸出法之后,一些商家就开始把生产工艺当做竞争的手段之一,引发了压榨油与浸出油之间的是非之争。

  大豆油绝大部分采用浸出法,因为其含油量只有19%左右,直接压榨的出油率很低。根据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含量最高上限为10微克/千克。据媒体报道,金浩公司的检测结果显示,压榨毛茶油和压榨精炼一级油的苯并(a)芘含量在5微克/千克以内。但利用现代浸出技术产出的毛茶油苯并芘含量在60微克/千克左右。单纯看此次结果,压榨工艺不会使苯并芘超标,浸出法则是苯并芘超标的罪魁祸首。

  茶油通常是选用先压榨再浸出的方法,压榨出来的油质量比较好,价格高,压榨后的茶饼里面还有不少油,就要用浸出工艺才能取出,浸出油颜色深、酸价高、价格低。压榨的精炼茶籽油现在售价4.2万元/吨,而浸出法的成品油只要3.7万元/吨。这种成本差异,使得一些茶油加工商、贸易商对浸出茶油很有热情。

  企业各表现不同

  有专家指出,尽管国家规定食用油外包装要标明生产工艺是用压榨法还是浸出法,但如果企业用浸出法生产的油加入压榨法生产的油中,消费者也是无法判断的,检验也很难。

  据湖南省质监局的公告显示,今年2月18日质监部门在金浩公司库存的茶籽油产品中查出9批次产品苯并(a)芘含量超标,

  其中最高的超标3倍。而今年7月,金浩提交质监局的《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超标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中指出,毛茶油(用浸出法制作的未经处理的茶油)苯并芘含量最高甚至达60微克/千克,超标了6倍。

  金浩在致歉信中也称,是茶籽在烘烤、翻炒过程温度过高、受热不均导致烧焦,在浸出环节出现工艺缺陷从而导致苯并芘超标,且其采用浸出工艺生产的纯茶油仅占产量的1.08%。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常务副会长左恩南此间对媒体表示,此次金浩等品牌部分批次茶油超标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非企业在生产加工中因经济利益故意添加,而在于茶油深度开发与工艺水平发展之间的矛盾。“相比于传统的提取工艺压榨法,浸出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提取工艺,但在新工艺的应用和不断改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艺缺陷导致的个别批次产品质量问题。

  对于业内对压榨和浸出的深入探讨进而得出,化学法浸出的方式危害远远大于压榨法时,一贯占有中国食用油市场60%份额的外资巨头金龙鱼坐不住了,近日急忙自己跳出来向媒体表示自己的油品苯并芘的含量是低于10微克的。然而,占据金龙鱼大比例市场的是大豆油和大豆调和油,正是广泛使用浸出法的油种,其苯并芘的含有毋庸置疑。而这次的苯并芘事件势必影响浸出工艺生产的油品,进而影响金龙鱼的市场销售,所以,他已经急于将自己撇清,可是似乎给人的感觉是他越急于撇清,越让消费者产生疑虑。

  链接:

  苯并芘(benzopyrene,简称B(a)P),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目前已经检查出的400多种主要致癌物中,一半以上属于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其中,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物。苯并芘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沥青、汽车尾气、烟熏和油炸食品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苯并芘。专家指出,在国外的研究中,苯并芘在各种植物食用油中都有被查出,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中要规定,在食用植物油类产品中苯并芘的安全限量为不超过10微克/千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